第02版:综合

一粒种子的力量

赵珊珊

“立秋”后的第一天,天气晴朗。王屋镇柏木凹村的育苗大棚里,甘蓝幼苗正从土壤深处努力往外“拱”。

随着“哗啦”一声,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绿茵种苗)技术员周金平掀开塑料门帘走了进来。看着满棚的嫩苗,他点点头笑起来:“不错,都出来了!”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植物生长规律,这里一亩地撒下的15克亲本种子,将在育苗、定植、越冬、春化、抽薹、开花、结籽几个阶段后,于来年7月上旬收获100公斤左右的甘蓝杂交种子。

340天,从15克到100公斤,这是植物突破自身极限爆发出的惊人力量,也是绿茵种苗蔬菜制种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一个缩影。

种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源头活水,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统计数据显示,种业对我国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43%,已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周金平所在的绿茵种苗是一家专业从事蔬菜种子生产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在济源有97个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38万亩 ,主要从事以十字花科、百合科、葫芦科作物为主的蔬菜种子生产,涉及白菜、萝卜、花菜、甘蓝、洋葱、大葱等30多种作物500多个品种。

作为农业科技企业,绿茵种苗从未停止过对种子繁育技术的攻关和自主创新。公司总经理王国强介绍,绿茵种苗每年科研资金投入占比达8%,科研攻关项目平均为50个。从亲本提纯、种子扩繁、田间去杂、去雄授粉到收打晾晒、精选加工、收贮保管,各个环节都经过数十次探索和实践。

此外,绿茵种苗还与中国农科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建成“河南省绿茵蔬菜种子工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十字花科蔬菜种子工作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蔬菜制种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在科研力量的助力下,种子的潜能是无限的。绿茵种苗种子产品饱满度高、纯度高、发芽率高,受到国际高端种子市场的关注。目前,绿茵种苗已与美国、韩国、日本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种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

尽管如此,从技术创新到技术应用,从亲本种子到杂交种子,依然是个艰难的历程。种子不仅要经历多个生长关键期,还可能遭遇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包括低温、霜冻、高温、冰雹、暴雨、病虫害等。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离不开人的干预和调节。

绿茵种苗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有效解决了人的问题,仅济源区域内就有10000余户种植户。这无疑为种子产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绿茵种苗还构建起一套高素质农民培育跟踪服务体系,通过“专家—技术指导员—培训学员—辐射带动户”的树状管理结构,源源不断地为基层农户“输送”新技术、新理念,持续壮大“根须”部位,保证种子高产高质。

翟国祥是柏木凹村最大的蔬菜制种户,已发展蔬菜制种产业18年。今年,他家的白菜、甘蓝、大葱、萝卜制种面积已达25亩。“懂技术、会管理,25亩地不在话下。今年,我家种了17亩白菜,算下来产量有5000多公斤,收益达9万元。”他高兴地说。

蔬菜制种彻底改变了农民。从土里刨食的庄稼汉到收益翻倍的“万元户”,从只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到有知识、有头脑的新型职业农民……种子拥有的无限潜能,农民同样有。

农民的改变离不开绿茵种苗“三天一指导五天一培训”的农业技术渗透。公司一方面利用河南省级农民田间学校、王屋山国家星创基地搭建专业培训平台,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农户现场授课,另一方面积极培养骨干技术员并让其深入一线,全面推广新技术。

绿茵种苗的四五十名技术员,除了开展10天一次的技术培训,其余时间驻扎在蔬菜制种基地,为农户提供指导,手把手传授经验,随叫随到解决问题。

“到了蔬菜生长的关键环节,我们的技术员跟农户一样忙。特别是对于新农户,什么时候定植、什么时候打药、什么时候采收,每一个阶段,技术员都要对他们进行专门指导。”周金平说。

坡头镇狄沟村村民翟青芬以前靠打零工和种玉米补贴家用,2016年开始发展蔬菜制种产业。头两年,她不懂,啥都要请教技术员;现在,她不但积累了经验,还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3亩。“公司管理专业,技术指导到位,蔬菜制种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她说。

如今,通过不断强化培育跟踪服务,绿茵种苗的蔬菜制种户里,户户都有明白人,户户都有技术能手。从技术创新到技术应用,蔬菜制种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9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

收获一茬接一茬,绿茵种苗的脚步从未停下。2019年,绿茵种苗年产蔬菜种子120万公斤,销售规模9000多万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繁育企业、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产业化生产企业。

王国强介绍,“家庭农场”式的集约化、机械化发展将是绿茵种苗未来的方向。这有利于绿茵种苗进一步有效提高产业效率,提升蔬菜制种产业收益。

“我们已经选出了50多户积极性高、接受能力强的种植大户进行集中培育,定期为他们提供全程机械化培训。将来,这些大户会逐渐走上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王国强说,“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和机遇,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大的跨越。”

2020-08-18 赵珊珊 1 1 济源日报 c_54855.html 1 一粒种子的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