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幸福“陀螺”转出好光景

(上接第一版)

69岁的老人程相玉没有想到在自己的古稀之年,还能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现在我的主业就是放羊,有时间了来花语季公司打打工,不让自己闲着!”

“扶贫先扶志。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花园村第一书记石军朋来到花园村,经常和群众说到这句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自己不仅做给群众看,更是带着群众干。

“过去穷,是因为村民除了田地收入,就没有其他挣钱渠道。”找出致贫原因,石军朋和村干部就马不停蹄谋划产业,想着为村里引进一些致富项目。

“依托花园村三面环山的地理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优势,还有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经济发展的丰富经验,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发展特色农业上。”石军朋说。

通过多方考察、争取,2017年,花园村与河南花语季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先后流转了350余亩土地、67亩退耕还林地,用于发展农业生态休闲旅游、林下养殖、特色种植等项目。

石军朋带着记者在花语季公司承包的田地里转了一圈,晶莹饱满的葡萄、粉嫩多汁的桃子,多样的品种、各色的蔬果,处处一幅丰收的喜悦画面。

“我们的瓜果品质很高,价格也卖得上去,现在基本上是供不应求。旺季每天用工超过40人,日常也需要一二十个人,村里好几个贫困户在这里务工。”花语季公司技术负责人王世平向记者介绍。

把劳动力彻底从田地里解放出来,村民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务工,单单一个花语季项目已经无法满足村民的务工需求,为此村里还先后引进了巨力钢丝绳索具代加工、中石化加油站等项目,为村民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增加群众致富渠道。

“过去的花园村,只是太行深山里的一个贫困小山村。你看看,现在我们村建了污水处理设施,目前邵原镇仅有3个。”村委会主任曹卫国介绍,村里实施了污水管网改造,建起了文化大戏台,村中心有最亮的灯光球场……

漫步花园村,新装的太阳能路灯、新修整的小游园、新盖的垃圾中转站、统一规整的门前小花池、重新绿化的村内道路……可谓是村如其名,美丽宜居。

“我们会继续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发展适合本地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初加工、代加工等产业,让更多的村民忙起来!”谈话间,石军朋向记者描绘了未来花园村的幸福憧憬……“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把花园村打扮得更加靓丽,让群众生活得比蜜甜!”

2020-08-17 1 1 济源日报 c_54825.html 1 幸福“陀螺”转出好光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