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巧手“织”出幸福生活

文/图 记者 宋明洁

女工在基地织布。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原本古文里才有的场景,如今在玉泉街道竹峪居委会的老粗布手工坊里再现。8月11日,记者来到竹峪居委会时,10余名妇女正在传统的脚踏织布机上忙碌着。伴随着机杼声,不一会儿工夫,密密麻麻的细丝线就被织成颜色精美的老粗布。

“这些老粗布都是采用古法技艺手工织成的,技术由老一辈人手口相传。”竹峪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崔西省向记者介绍,竹峪居委会有手工织布的传统,但之前生产不成规模,并未取得好的经济效益。2018年,由居委会妇联牵头,该居委会投资10万元建设了竹峪凤凰老粗布手工坊。如今,手工坊有固定织布机10台,以粗布纺织、销售为主,带动居委会及周边妇女80余人就业。2019年,其成为“济源巧媳妇创业基地”。

“我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累活。我有织布的手艺,平均两天能织一条床单,一条100元。”正在织布的竹峪居委会居民卢小爱告诉记者,在这里干活离家近,早上把孙子、孙女送去上学后,便约着“姐妹们”前来。“这儿都是我们居委会的人,说说笑笑间,活也干了,钱也赚了,真好!”她说。

“我是新手,干活慢些,不过这里有专门的老师免费教技术。只要想学,就可以靠织布赚些零花钱。”三十岁出头的郭燕青在这里年龄较小,经过一个星期的培训后,也能慢慢上手织布了。“我婆婆白天在基地织布,我晚上下班在家织布,一个月能收入不少钱呢。”郭燕青开心地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陆续有人把织好的粗布送到基地。基地负责人张连鸽告诉记者,居委会为了解决销售难题,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以10米/100元的价格收购人们纺织的粗布。“除了基地固定的12名女工,其他居民家里有织布机的,也可以在家织,织好了带过来验收。这可以提高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张连鸽说。在竹峪居委会,像郭燕青这样白天工作、下班后织布的妇女不在少数。居委会成立手工坊后,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风。积极向上、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文明新风正在居委会兴起。

崔西省说,手工织出来的布绿色环保、持久耐用,很受市场欢迎。这两年,基地的订单一直在增加。竹峪居委会打算再腾出来三四亩地,加盖一些织布厂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妇女重新回到织布机旁边,在“唧唧复唧唧”的古老旋律中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2020-08-14 文/图 记者 宋明洁 1 1 济源日报 c_54697.html 1 巧手“织”出幸福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