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004年9月,婆婆在用完午餐后安然去世,姊妹几个悲痛至极。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黄敏娴大夫安慰他们说:“不要太难过,你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你婆婆刚检查出来时我们预计有五年的寿命,可她活了十几年。你们一家人和医生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
王丽萍的孝心,感动了很多人。从2003年到2005年,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相继对他们家进行了采访,制作专题节目播出。全国各地观众观看后,纷纷给他们鼓励与支持。
婆婆去世后,王丽萍就把关爱倾注到了公公身上。
婆婆刚去世时,王丽萍希望公公和他们一起住,可公公总说自己能照顾好自己,不愿给儿女添麻烦。后来王丽萍才知道,老人是不愿离开他的生活环境。为让公公既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又便于照顾他,王丽萍就和丈夫搬回来和老人同住在老旧小房子里。
为了让老人睡个好觉,每天晚上,王丽萍都给老人端水泡脚。有一次她的小姑子从深圳回来,要带老爸去做足疗,老人说:“不去了,现在你嫂子每天晚上都给我洗脚,不需要出去了。”
2012年秋天,公公说头有些不轻快,王丽萍就请假带老人去市人民医院做了全身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老人血脂有些稠。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她及时给老人办理住院手续。丈夫工作比较忙,夫妻二人又不愿意惊动其他姊妹,王丽萍就一个人中午陪老人输液,下午返回学校上班。
公公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样样行。为博老人欢心,王丽萍买来葫芦丝,学习吹奏。老人爱看球赛,丈夫就经常陪他看球赛转播。只要济源有篮球比赛,夫妻二人一定想办法买来票,陪他去看球赛。老人喜欢写作,王丽萍就鼓励他写回忆录……
老人喜欢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他可以用自己储备的知识给大家当导游,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只要时间允许,夫妻二人就陪老人到世界各地去。十几年来,他们陪老人到过中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还到过美洲、欧洲、非洲及东南亚等地区的几十个国家。
在他们的精心陪伴下,80多岁的公公现在思维敏捷、精神矍铄。
“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中于事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忠于职责,忠于供职的单位,为祖国的复兴大业增砖添瓦。
王丽萍凭着对家庭强烈的责任心和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始终追求一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她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耐心处理每一个问题,在工作中不断地实现着新超越。
“终于立身”,在和老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王丽萍深受老人的影响。公公做事认真、乐享人生的生活态度,启迪着她,让她懂得了人生的一些哲理:对待生活要乐观,对待工作要严谨。有了这样的人生信条,不管生活、工作中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她都能每天怀揣希望,乐享工作,拥抱生活。
从花季少女到孙家长媳,20多年来,她不仅从尽孝的过程中享受着天伦之乐,还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工作上,为给婆婆筹钱看病,王丽萍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生怕有一点闪失。失去饭碗,就失去了婆婆的救命钱。她的努力和勤奋,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她个人曾获得过河南省骨干教师、济源市名师、济源好人、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生活上,王丽萍的孝心赢得人们的赞许,交到了一群孝老爱亲的好朋友。他们多是事业有建树的成功人士。他们说,一个能对自己公婆、家人如此用心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值得做朋友的人。
她的孝心,赢得老公的真心,娘家妈妈生病期间,所有花费老公全部出。他说,“爱是相互的,我也应该这么做。”
她也赢得了公公的偏爱,公公总是把好吃的留给她吃,姊妹几个都笑称“老爸偏爱她”。
她的孝心,也赢得了兄弟姐妹开心、安心,让他们在世界各地放心、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他们也在不同的场合给她高度的评价。
潜移默化,熏陶渐染,儿子身上美德显。
2018年6月,王丽萍的公公不幸遭遇了严重的车祸,在床上躺了3个月。为让老人开心,2019年春节,他们一家16人决定去柬埔寨旅游过新年。恰好,在国外学习8年的儿子也回国工作了。整个旅行期间,儿子主动承担了照顾爷爷的责任,每天晚上给爷爷洗澡、洗衣服,外出游玩的时候也总是拉着爷爷的手。王丽萍很感动,也很欣慰:没有人交代,儿子做得那么自然。她说这是她最大的福报。
人是家之本,家是国之根。只有人人尽孝道,家家讲和谐,我们才能为实现中国梦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文图由文明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