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午9时许,王屋山区细雨缥缈,显得格外静谧。王屋镇谭庄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幸福学堂内,响起了悠扬动听的英文歌声。原来是山区10多名留守儿童端坐在教室内,跟着英语老师学唱英文歌曲。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歌声在大山深处回荡。
“Donkey,donkey,I beg you”
“Please don't say HiHa”
“I shall feed you,I shall feed you”
……
东园学校的英语教师原静平,在认真教授英文歌曲,孩子们神情专注,和着老师的节拍放声高歌。山沟里响起嘹亮的英文歌声,寂静的大山变得热闹起来。
快乐课堂在山区的发起,缘于谭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珊霞的微信朋友圈求助。放暑假了,山区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成了张珊霞的牵挂。她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山区支教服务求助后,很快得到了东园学校原静平老师的回应。
原静平从事英语教学30年,是省级骨干教师。听说母亲要到山区支教,放假在家的女儿聂璐琳也上阵帮忙。母女俩每天早上赶往谭庄村,为该村20余名留守儿童讲授英语,给孩子们暑期充电。
母亲在课堂上教孩子们英语知识,女儿聂璐琳则帮着在写字板上书写英语单词。聂璐琳在辽宁大学读研究生,她在学校也从事过类似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山区支教几天后,她觉得这次支教非常有意义,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更坚定了自己做好支教服务的信念。
教授快速记忆单词方法,巩固提升英语音标,教唱英文歌曲……暑期的英语课堂,让谭庄村的留守儿童格外开心。过完暑假开学,王靖玉要上6年级了,她在课堂上听得格外认真。她说:“支教老师讲课,我们都非常喜欢。她们不仅耐心细致地讲解,还教我们英文歌曲,让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今年9岁的陈俊保,是一个性格活泼的小男孩。当初来上英语课,他还有点儿心不在焉,甚至在课堂上开小差。但是经过两天学习后,他学习更自觉了。“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收获很大,尤其在记单词上掌握了窍门。才两天多的时间,我就背会了百十个单词。”他十分自豪地说。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进步,原静平非常欣慰,觉得这次支教充实而又快乐。原静平说:“给孩子们上课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工作起来很充实。孩子们很懂事,课堂秩序好,学习上进心强,课堂教学很有效。”短短几天,原静平母女就与孩子们相处得十分融洽。课堂上,老师将更多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课间,孩子们买来零食,非让老师品尝。一颗糖果塞进老师口中,丝丝甜蜜浸润了老师的心田。
志愿服务进山区,让留守儿童享受暑期的快乐。谭庄村是2014年确定的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在示范区妇联、济源传媒集团等单位的帮助扶持下,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助力村民奔小康。如今,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扶贫更要扶智,山区教育要先行。
原静平母女俩的行动,带动了更多人加入支教志愿活动中,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济源籍学子郝丁谊、卢宏亮也参与进来。这个志愿者团队将更多的知识和快乐,带给山区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