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打好政策“组合拳” 激活消费大市场

记者 董慧敏

“晚上约吧。”临近下班,拿起手机,李女士就看见好友发来的邀约信息。她会心一笑,手指熟练地敲击着手机屏幕,一条信息迅速回复。“好的,小酒约起来。”随后,李女士一行来到一家亲美食广场。此时,华灯初上,人声鼎沸,空气里弥漫着烤串的烟火气、奶茶烧仙草的清凉味儿、大人孩子间的热闹劲儿……一切井然有序、陌生又熟悉,市场日渐繁荣,城市恢复往日活力,这样的济源显得格外美丽。

今年以来,尤其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以来,示范区多部门围绕“六稳”“六保”,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餐饮、商超、文化、旅游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消费市场迅速回暖,为促进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和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 让企业“动”起来

8月3日一大早,愚公路上的几家店铺相继开门营业,10余名员工整齐地排成两排,响亮的口号和欢快的舞蹈吸引了不少过往市民驻足观看。“营业额现在已经基本恢复到以往水平。”一家店铺负责人说,这都得益于示范区相继出台的扶持政策和相关措施,不仅给了他们复工复产的底气,也给了他们加快发展的信心。

“我现在戴的就是咱济源产的口罩。”采访中,一位市民如是说。疫情期间,防疫物资紧缺,济源两家企业转产防疫物资。市场监管局开辟绿色通道,成立服务专班,仅用40分钟即办妥营业执照,并在厂房设计、设施设备、检测能力、申报材料准备等各环节靠前服务,帮助企业以最快速度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产品注册证。目前,这两家企业日产口罩50余万只。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民生。”市场监管局整合市场监管服务功能,出台应对疫情支持复工复产10项措施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12项措施。新政策带来新变化,截至6月底,示范区新注册市场主体6326户,已基本恢复往年同期正常水平,市场主体总量达71753户,首次突破7万户,同比增长16.1%。市场主体增长动能强劲,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总部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纷纷涌现,保就业效果更加明显。

此外,市场监管局还组织开展水、电、燃气优惠价格降费政策落地情况专项检查,严禁出现搭车收费、转嫁成本、强制服务并收费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在水、电、燃气领域为工商企业减免费用3000余万元,确保企业及时享受到国家降费政策。接下来,市场监管局还将继续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按下商事制度改革“快进键”,坚决守好市场监管领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四个安全”底线,聚焦构建大市场、大监管、大执法体系,大力实施质量强市、知识产权、标准引领、商标品牌、食品安全五大战略,形成市场监管服务发展强大合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动力。

夜经济持续发力 让市场“活“起来

“妈妈,今天好开心啊。”8月2日晚,市民李女士一家在一家亲美食广场玩了4个小时后,5岁的孩子果果说道。“吃吃饭,玩玩,转转,一下子玩了好几个小时。”李女士说,夏季天气炎热,白天不想出门,夜里凉快点就想带孩子出门转转。其实不仅李女士,不少市民有这样的想法。一到夜里,一家亲美食广场、河合餐饮美食街、御驾庄商业街总少不了前来游玩的市民。

夜经济的繁荣,得益于示范区开展的一系列促消费活动。4月15日,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向济源商业零售企业发出《流通行业“春暖济源”联合打折促销月活动倡议书》,参与主体涉及大型商场超市及汽车销售、餐饮、家居广场等商业零售企业。此外,阿里本地生活济源饿了么外卖通过线上发放300万元红包,汽车行业发起为期1个月的玉泉·购车“百万红包消费月”活动,家居节、欢乐购物节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相继举行。发展改革和统计局还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延时营业,加大夜间打折促销力度,营造开放、有序、活跃的夜经济环境,打造一批夜间消费品牌,构筑多元化的夜间消费结构,推动夜间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6月11日,城市综合执法局公布了济源夜经济“地摊经济”第一批试点区域及时段,共开放14个试点区域,试点区域截止时间暂定为12月31日。6个区域允许24小时开放,8个区域允许部分时段开放,从而进一步推动夜经济发展。

(下转第二版)

2020-08-05 记者 董慧敏 1 1 济源日报 c_54222.html 1 打好政策“组合拳” 激活消费大市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