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再三考虑选择绣球、北美冬青等花卉作为首批培育品种。
绣球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要求。成文鹏专门请专家来检测土壤,并施有机肥,一步步做好基础工作。
看着现在初具规模的种植基地,成文鹏感慨万千。对她而言,种下的不只是花苗,更是挑战和希望。
靠着一股闯劲儿,成文鹏走了过来。
2019年,成文鹏首次定植少量绣球花苗进行测试时,恨不得一天24小时住在地里照料。
花苗由低长高,花朵由小变大,花色变绿变粉变蓝……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让人惊喜万分。
当第一朵绣球花绽放在张河村的土地上时,成文鹏忍不住发朋友圈“炫耀”了一番。
现在,依托张河村的花卉种植基地,成文鹏不仅通过自己的花店卖鲜切花,还给一些鲜花经销商和园林部门等供货,平时也会教顾客如何养护鲜花。一条龙的服务让她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绣球是多年生植物,花期从5月持续至12月,人力投入较少。北美冬青属于新兴树种,挂果期从10月持续至来年5月。两种植物都适合做鲜切花和盆栽,不愁销路。”成文鹏对基地的前景很看好。目前,她承包了40亩地,种植绣球3万多棵、北美冬青2000多棵,预计年产值能达到110万元。
“从我提出回乡投资意向到种下首批花苗,再到现在首期花开,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成文鹏说,产业的发展要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基地建成后,成文鹏就雇用了附近的一些村民来帮忙照料。“这20余名工人大多是50周岁以上的剩余劳动力,每日工资70元左右。”她说。
如今,成文鹏正在抓紧申请建设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设施建成后,不仅能更好地服务花卉种植基地,每年还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至10万元。未来,她还打算把村里剩下的600多亩地利用起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村民一起发展花卉种植产业。
成文鹏将花卉种植基地的名字正式注册为观花坪花卉基地,其中“观”字取义“又见”。站在熟悉而又陌生的五指河畔眺望,成文鹏的眼中满是憧憬:未来的张河村将变成一个四季花海,再现曾经的热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