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基层

枣园村的“前世今生”

记者 王莉 通讯员 靳夏丽

“照现在的长势,俺村今年的苦瓜能制种300斤,按照每斤125元的市场价来算,村里能收入3万多元。再加上白菜制种、小辣椒等产业,我们今年是奔着10万元的集体收入去嘞!”7月24日,王屋镇枣园村党支部书记王定祥走进苦瓜制种大棚,掰着手指算着一笔笔收入,越算越开心。他说,10万元虽然算不上大数目,却是枣园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迈出的一大步。

“一些村庄产业发展得好,乡村建设得美,老百姓也凭借着‘靠山吃山’富了起来,为啥咱的村不能那样发展?”去年5月份,王定祥跟随王屋镇乡村振兴考察团到浙江省湖州市考察学习,回来后向村委主任麻粉田提出了这个问题。已到不惑之年的他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经过一番探讨,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枣园村“旧貌展新颜”。

村室“穿新衣”

“以前俺们开个会都没地方坐,房间又小又破。”据王定祥介绍,以前枣园村的村室破败不堪,院里泥土地杂草丛生,可利用的房间只有两三间,里面杂物乱堆、环境脏差。支村“两委”开会、办公和群众办事全都挤在一间屋里,非常不方便。

“村室是村里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不能这样破破烂烂。”王定祥和麻粉田认为,要改变全村的面貌首先要改变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当时王屋镇制定了阵地建设补助办法,但要申请补助,必须先建设,建成后按比例补助。枣园村多年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室改造需要资金,这钱从哪里来?“启动资金我先垫!”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王定祥拍板表态。

就这样,枣园村顺利启动了村室改造项目。为了节约成本,枣园支村“两委”及监委干部扒房顶、和石灰、运沙子,干起了小工。

经过2个月的紧张施工,枣园村村室变成了2层小楼,窗明几净、整洁利落、设备齐全,功能室扩展到10间,新建了便民服务大厅,硬化了活动场地,扩宽了门前道路,方便了群众办事和健身娱乐。

“现在每天来村室上班,心情都不一样了。”站在焕然一新的村室楼前,王定祥与麻粉田长舒一口气,露出了笑容。

齐心造财富

“老宋,今年地里收成不错吧。”“挺好的,光白菜制种一项都收入过万了,呵呵。”在路上碰到正准备下地干活的村民宋来江,王定祥和他寒暄起来。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枣园村依托“公司+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扩展蔬菜制种、小辣椒、烟叶等作物面积350余亩。

虽然群众依靠多项产业增加了收入,但枣园村集体账本上的收入依旧是0。去年3月份,经过数日深思熟虑,王定祥召开“两委”会,征求村民意见后,成立了丰昌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商讨确定了3项村集体增收项目:流转15亩耕地,进行“制种+玉米”轮作;流转3亩耕地,发展小辣椒种植;利用村里闲置的烟叶育苗大棚发展苦瓜制种6亩。此外,东枣园沿阳下路段因被确定为观光景观道,按要求周边需要种植观赏类农作物。在枣园支村“两委”的协调下,该段路周边的13亩耕地被流转,种上了油葵。这不仅使枣园村多了一个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还为村里增添了“色彩”。

“我们的村干部主动作为、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很感动。”王定祥告诉记者,村里产业种植发展了30余亩,如何管理成了问题。为了开源节流,王定祥和麻粉田给支村“两委”成员下派了“硬任务”,农忙时节,每天除值班人员留守村部坐班外,其他人全部下地干活儿。玉米丰收了,他们在村部大院剥皮晾晒;辣椒地里杂草长高了,他们顶着日头在地里拔草;苦瓜该授粉了,他们凌晨四五点就到大棚里人工授粉。“大家一起劳动不觉着累,反而更有凝聚力!人心齐泰山移,咱们干的活儿群众看在眼里,解决村里好多事也容易多了。”麻粉田说。

村庄展新颜

“村里不仅要富,还要美。”今年,枣园村又新修了村道7300余米,修路过程中为群众解决了户外排水、田间道路修整等实际困难10余件;村里积极开展“一荒变四园”工作,拆除废弃烟房2处,旧房1处,猪圈数个,清理村部及农户房前屋后垃圾两千方。

如今,枣园村家家户户整整齐齐、条条马路干干净净。而进行这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时候,枣园村没有花钱雇人干,也从未向上级部门和帮扶单位伸手要资金。“把自己的家收拾干净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绘出乡村美景。”枣园村干群异口同声地说道。

2020-07-29 记者 王莉 通讯员 靳夏丽 1 1 济源日报 c_53911.html 1 枣园村的“前世今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