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旅游业逐渐有回暖趋势。旅游业的回暖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在疫情对旅游业影响巨大的情况下,整个行业都可能面临结构性调整。
后疫情时期,人们对于消费的选择会更加谨慎,会更注重消费的安全性和高质量性。疫情结束以后,人们出游的欲望较为强烈。这将给受挫的旅游业注入一针强心剂,旅游行业可以借此契机进行改革,从纯“游玩”转为生态旅游、养生旅游,更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也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对疫情的恐慌,实际上是对健康的恐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对健康的认知越来越重视,健康理念越来越成熟。2016年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际上就已经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所以健康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健康游为主题的方向也更能满足旅游者的期待。健康游不仅仅是指健康养老,对于旅游业而言,更加需要的是健康养生产品,需要的是为健康的人群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显而易见,健康游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如果景区能够在这次疫情之后升级健康游产品,那么将会抓住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因此,笔者以为,健康游这一主题将贯穿2020年,并将持续下去,而且潜力巨大。
如今,在很大程度上,旅游的意义在于文化体验感、代入感。相当一部分景区所秉承的传统经营思路,就是追求游客量的最大化,游客多了,门票收入及二次消费等综合收入才能上得来。然而,游客量与游客的体验感往往成反比,体验感往往又与景区的品质成正比。尤其是在后疫情时期,游客的健康出行理念会进一步强化,对景区品质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在游客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景区也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品质。同时,个性化旅游体验也是旅游者出行的重要动力,以量取胜的大众景区往往难以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这些因素也会促使大众景区向优质景区加速转变。
增强文化感染力,是旅游文化的灵魂。旅游文化产业唯有不懈追求精益求精,才能处于行业领先之位。不管是大型景区还是中小型景区,如果在前些年没有足够的“过冬粮食”,面对疫情下的旅游“倒春寒”,银行户头只出不进,就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个性化的旅游文化产品,是后疫情时期景区适者生存的资源保证。
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旅游文化的一个方面,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健康游能够将精神产品转化为物质产品。这种物质产品的质量关乎旅游业发展的命运。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会被淘汰。健康游,在后疫情时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