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老黄的媳妇身体弱,干不得重活,村里安排她做卫生保洁员,每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老黄的女儿、女婿也是勤快人,种蟠桃、跑运输,都在想着法子,为改变家里的现状而努力。
日子有了起色,老黄的心思也活了起来。
这不,村里的旅游产业日渐红火,老黄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申请了1万元的扶贫创业资金,把自家二楼改造成了农家宾馆,门前种上了竹子,还有杏树、桃树。
“我们村有汽车主题公园,能钓鱼、能采摘、能爬山,一年四季都有得玩,来的人多得很,房子根本不愁没人住。”老黄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贷款买车,自己当老板跑运输。
这一跑,让老黄跑到了奔小康的路上。2019年,老黄家的收入超过8万元,人均收入将近14000元。
依托旅游致富的,还有村民周吉亮。见到他时,他正在鱼塘边喂食,左胳膊搂着盆,右手用力向前挥洒,鱼食窸窸窣窣落在水面上。不一会儿,鱼儿“扑通”着游到了一起。
“这个鱼塘是用来垂钓的,每天都有人在这里钓鱼。我有5个鱼塘。”周吉亮很是自豪。建设鱼塘之前,他一直漂泊在外地,在工地上领着人干活。
回村后,看到一拨又一拨的人来村里旅游,见过世面的他突然觉得在村里同样可以大有作为。说干就干,承包鱼塘、养殖土鸡、种植果园、垒建烧烤摊,周吉亮很快成了致富能手。
王庄村山清水秀、空气湿润,周吉亮又有了搞特色种植的想法。这一次,他带领13户村民,一起种植了近40亩鸡头参。他牵头购买种子,村民周观桢负责技术指导。按照目前市场行情,一亩地能给大家带来30000元左右的收益。
“咱村里就有农产品加工厂,压根不怕没销路。这还可以作为旅游产品来卖。”话语间,周吉亮胸有成竹。
帮扶单位河南交通投资公司在村里专门设置了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种植第一年,周吉亮和大伙儿享受到了每亩地1000元的扶持。
“我们还有结对帮扶资金、助学解困资金,我们要让全村人都过得有滋有味。”任云飞描绘着山村新气象。
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王庄村通过租赁经营、参股分红、委托管理等方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里建成的汽车主题公园、花溪汽车客栈、房车营地等项目,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新引进的木材厂、饮料厂、农产品加工厂,一并解决了附近村庄群众的就业问题。2020年,王庄村集体资产突破400万元、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
底气有了,大伙儿的心劲也就更足了。在企业流水线上,王小青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在汽车主题公园,低保户薛俊峰在圆着乡村旅游的梦想;在农家书屋,最美脱贫户王小敏翻阅着与农业相关的书籍学习充电,创造美好生活;在幸福院,阔别家乡10多年的老太太靳秀芬惬意地安度晚年;在青山绿水之间,村党支部书记周备祥忙着“金山银山”的远景规划……
“王庄穷山窝,出入上下坡。庄稼靠天收,运输靠背驮。”这是曾经的王庄村。
“春可踏青赏花,夏可戏水露营,秋可采摘鲜果,冬可赏冰挂雪景,三季垂钓四季登山。”这是焕然一新的王庄村。
风过砚瓦河,苏醒的王庄村正在以特有的方式书写着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