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副刊

心慈志坚的忆念

◆杜中联

“寒风落叶寄哀思,母爱情深留芳名。”

2018年10月28日7点30分,母亲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噩耗传来,我们肝肠寸断!

此刻,母亲生前对我们点点滴滴的恩泽又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母亲生于1941年5月30日,幼年家境贫寒,命运坎坷,饱受磨难。因此,坚强的母亲从小就养成了自强不息、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1959年春天,母亲与父亲完婚。来到婆家,她俯下身子,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精心侍奉着爷爷、奶奶。在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和父亲齐心协力,养育了我们兄妹五人。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艰辛的生活磨炼出母亲自强、勤劳的坚强性格。父亲当村支书,一干就是21年!父亲一心为公,整天忙于村内事务。母亲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主动承担起了养家的千钧重担!

忘不了!母亲白天下地劳动挣工分,一天三顿回家还得围着锅台转;

忘不了!为了补贴家用,母亲不辞辛劳,喂猪、喂鸡、喂鸭、喂鹅;

忘不了!母亲作为一个妇女,却能顶上一个男劳力!垒猪圈,盘锅头,挑大粪,什么脏活儿累活儿都抢着干!

忘不了!吃苦耐劳的母亲,白天,头顶烈日田间劳作不喊累;夜晚,煤油灯下纺线、织布、染布、做衣服,白天黑夜连轴转……每年春节前,母亲都会让一家老小穿上合适的新衣服,高高兴兴过大年!

忘不了!无论我在镇里工作有多忙,您总是挺起老身板,甘愿当儿子的坚强后盾,并千叮咛万嘱咐:儿啊,吃人家一碗,由人家所管;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母亲啊,作为一名农家子弟,我没有辜负您老人家的殷切期望,时常加班加点,不计个人得失。

就这样,母亲用她一个人的艰辛操劳,撑起了全家人的满满幸福!为了我们子女的幸福,母亲这辈子含辛茹苦,洒尽心血,汗水流干!母亲呀,您这辈子真的太劳累了!

母亲一生崇德向善、尊师重教、严格教育子女。不管日子多苦,生活多难,哪怕是揭皮刮肉,母亲也会坚定地支持子女们上学读书!

母亲对儿孙既和蔼可亲,又严格有加。在母亲和父亲的供养下,我们兄妹五人都成了“文化人”:四人读完高中学业,一人考上师范院校!

曾记得,母亲在邻居家借钱供我们上学的情景。母亲对子女们殷殷嘱托:“儿女们呀,咱农家子弟,没有啥捷径可走。要想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就得好好上学读书!”

曾记得,母亲对孙辈频频叮咛,寄予厚望:“你们一定要为老杜家争口气,好好学习,将来做有本事、有出息的人!”

母亲为了帮助子女盖房,不顾年迈力衰,出钱出力,备尝艰辛:白天东奔西忙借东西,供应匠人物料;还要爬高上低,监管房子质量;晚上露宿看场地。这样脚不沾地的艰苦日子,一忙就是两个多月!

房子建好了,母亲却累得积劳成疾,大病卧床,整整一个多月……

孩子们的日子越过越甜,母亲的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母亲先是手术后不幸落下后遗症,导致肠粘连,腰痛久病未愈。后来,母亲又因肾结石再次动手术。从此,母亲的腰痛病雪上加霜,行动不便。今年5月份,无情的病魔再度缠上年迈的母亲!

“妈妈,您的养育之恩,比山高,比海深!我们永远铭记在心!何以为报?泪湿衣襟……”

2011年,在父亲不幸去世之后,儿孙们更是竞相孝敬母亲: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姐姐和三哥全家人,对母亲的孝敬细致入微……轮番带着母亲畅游中国,笑看世界!

纸短情长,写不尽母爱浓浓深情!时间匆匆,难挽留慈母笑貌音容!

2018年11月3日的早晨,寒风在呜咽,黄叶在飘落,冰凉的秋雨打湿了我们的心扉,满眼的寒凉裹挟着我们那颗炽爱慈母的心……

此时,母亲已经化作人间的一缕青烟,飘散在喧嚣的红尘里,寂寞在无垠的时空里;此刻,任母爱的小溪漫过心头,流向远方……

“魂游地府乾坤老,名留人间草木香”。母亲生于泥土,重回大地,完成了光明磊落的人生轮回……

2020-07-17 ◆杜中联 1 1 济源日报 c_53384.html 1 心慈志坚的忆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