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大峪镇林仙村村委大院里挤满了前来“求学”的村民。记者细问得知,原来是村里邀请了济源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来给村民们讲解红薯种植的管理要点、病虫害防治等课程。
课堂上,大家都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还有村民举手发问。“这是我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新产业’,当然得弄懂学透啊!”林仙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姣笑着告诉记者,今年虽是林仙村首次尝试大面积发展红薯种植产业,但并不是一时冲动。“红薯耐旱,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宜在山区种植,且眼下有现成的‘买家’,不用愁销路,大伙儿自然种植积极性更高了。”
李小姣口中的“买家”是拥有10余万名学生就餐的济源各学校餐厅及示范区教育体育局6000多名教职工。据了解,近年来,林仙村在示范区教育体育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不仅构建了“学校+农户”合作模式,还与各学校餐厅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先前是给师生们供应富硒南瓜、有机白菜、白萝卜、胡萝卜,去年我们深入了解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后,发现大家对红薯的呼声最高。”示范区教育体育局驻村第一书记齐建锋介绍说,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硬抓手”,在确定了红薯的发展前景后,村里说干就干。
今年3月份,林仙村统一购置了10万余株红薯种苗。“合作社把红薯苗免费分给村民们种植,到9月底丰收后,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运送到各个学校,增加村民收入。”齐建锋告诉记者,学校餐厅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林仙村拥有天然的特色农产品,双方结合既解决了红薯销路难题,又让师生们吃上了健康绿色食品,一举两得。
红薯并不是林仙村发展的首个特色种植产业。林仙村地处深山区,土地贫瘠,灌溉率低,先前都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村民收入极低,曾属省定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支村“两委”为了能更高效地利用林仙村的土地资源,尽早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主动围绕农村产业做文章,成立了济源林仙鸿睿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业,以培育富硒南瓜、高山蔬菜种植为主导,大大提升了山区的土地耕作条件,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富民之路。“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就成功销售高山有机蔬菜26万斤、富硒南瓜近10万斤,销售收入20多万元,户均增收4000多元,集体收入增加近3万元。”齐建锋乐呵呵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眼下林仙村的富硒南瓜特色种植,已初见成效。每年9月,微风轻拂,放眼望去,林仙村漫山遍野都被金色的果实点缀,空气中弥散着香甜南瓜的味道,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采摘。“下一步村里会在抓好南瓜种植的同时,继续深入研究红薯的品种和口感,销路有了,保证质量才能发展得更长久。”展望未来,齐建锋如是说。昔日那个贫困的小山村,早已不见踪影;现在的林仙村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年,林仙村实现年人均纯收入8210元,11户贫困户全部高质量脱贫;集体经济从“0”迈步,实现了20万元的跨越;村里通上了班车,用上了太阳能路灯;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家家户户门前通上了水泥路,村民们的致富路越发宽广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