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脱贫花开结成果
2014年以前,北桐村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全村贫困人口达到18户73人。
面对脱贫攻坚工作,村干部为难过,驻村帮扶单位犹豫过。现有的贫困人口如何脱贫?靠产业,靠帮扶,还是靠政府兜底?围绕一系列问题,示范区卫健委等帮扶单位人员来到村里。他们结合村情,深入农户,结对子、认“穷亲”。党员干部变换身份,成为贫困户的常年帮扶责任人。
“小金家里有3个学生,每年教育刚性支出3万多元。这是他家致贫的原因。”
“村里虽然有烟草产业,但是贫困户参与种植的仅有9户,生产管理技术也一般,以后的行业技术培训力度还需加大啊!”
“全村现有的剩余劳动力,只要本人愿意、符合条件,都可以到杭氧国泰上班。要转移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在每月的例会上,大家听取汇报、献计献策,面对面分析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同时又接受新的工作任务。每一次例会,驻村第一书记都将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多年来,北桐村虽然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里贫困人口也于2015年全部脱贫,但是驻村工作队的例会制度雷打不动,帮扶单位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政策宣讲、教育扶贫、产业培训、转移劳动力、健康检查、低保补贴、临时救助……每一项扶贫活动的开展,都在加快脱贫攻坚的进程。
2019年底,驻村工作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村种植产业收入保持在190万元左右;养殖业收入10万余元;年输出务工人员80余名,劳务收入近20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9000余元。一组组数据反映着扶贫工作的成效,也凝聚着所有扶贫人的心血和汗水。
幸福花开结甜果
群众富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随着收入不断提高,到市区购房定居的群众渐渐多了起来。如何让村庄充满生机?如何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驻村工作队面临着新的考验。
“村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始了,家户没人咋办?”“驻村帮扶单位人员及村组党员干部一起拿起工具,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伍,每月坚持清理。”一次,二次,三次……看到村里微信群分享转发的照片、电视上播出的镜头,外出的村民纷纷回到村里,加入清扫队伍。短短数月,村里房前屋后的一片片荒地变成了菜园、果园,村组道路安装了路灯,土房旧宅得到了改造,农户争先恐后进行改厕,环境得以大幅提升。没多久,“最美乡村”等奖牌悄悄挂在了村委会大院的墙上。
“大家注意了!6月25日村里将举办农民运动会,欢迎大家届时参加。”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条通知,让很多在外的村民兴奋不已。
“这可是北桐村有史以来的首届运动会。再忙,也得回趟老家啊。”一时间,跳绳、踢毽子、定点投篮、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村委会大院站了不少参加、观看的群众。
“瞧,她三婶跳得真好!年轻时肯定没少跳。”“去年咱村投资80多万元,为老年人建起了幸福苑,今年又举办了运动会。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看到运动会上受表彰的群众,村民纷纷投去了羡慕的眼神。阵阵掌声中,大家仿佛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山坡上,晚风送来阵阵清凉。深吸一口气,好清新的空气呀!真美!
花开北桐,誉满乡邻。北桐的变化,让人不禁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