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评

15人被处理,维护高考公平必须零容忍

□董晓伟

近日,苟晶在微博发帖称自己被人冒名顶替,相关话题持续引发舆论关注。

6月24日,济宁教育局回应,正在调查。7月3日上午,山东省召开发布会,再次回应此事,表示一有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7月3日下午,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通报了调查结果,15人被处理。

在高考到来的时候,有关方面能两次回应舆论关切,对此事做出表态,并且果断处理相关责任人,不仅给了苟晶和公众一个交代,更是凸显了一查到底的决心。

从通报结果来看,苟晶第一年参加高考后并未填报志愿,自愿选择复读,第二年服从调剂被录取到湖北黄冈水利电力学校,是按程序正常录取,不存在当年被他人冒名顶替上学问题。尽管事实同苟晶本人所说的有出入,但第一年的成绩跟身份被人冒用却是不争的事实,15个人被处理的结果也证明了此事非虚。

其实,不难看出,近期发生“苟晶事件”“242起高考冒名顶替”、仝卓往届生变应届生等等之所以持续发酵,无非都在于触动了大家最敏感的神经,引发了众怒。对很多人来说,高考就是改变命运最公平的途径。只有高考,能让寒门子弟实现“鲤鱼跃龙门”。对国家来说,高考更是筛选人才的重要渠道,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制度。一言以蔽之,教育公平事关国家未来,容不得舞弊造假,容不得一丝亵渎。破坏高考公平、教育公平的人,都应该付出应有的代价。

追责从来都不是终点,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才是大家更需要关注的焦点。据山东省的发布会显示,媒体报道、社会关注的冒名顶替入学事件,大多发生在2006年前,由于当时信息化手段不足、信息公开渠道不畅、身份鉴别技术限制等历史原因,相关人员采取违法违规手段获取入学资格。而近年来,山东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对考试、录取、入学等各环节的管理,采取多项措施,防范高考冒名顶替行为发生。

这也在不断给全国各地提醒,只有不断强化监管,利用好最先进的手段,才能以最严密的程序保障招生考试公平公正。最近教育部统一公布了教育部以及全国31个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2020年的高考举报电话,就是为了受理涉及2020年高考安全的举报线索,凸显了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的坚定信心。

对于被冒名顶替的人来说,被顶替的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可能更好的人生。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相信,在教育和高考问题上,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能有同等的机会用个人奋斗开启更美好的明天。

2020-07-07 □董晓伟 1 1 济源日报 c_52764.html 1 15人被处理,维护高考公平必须零容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