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一直没有养成好习惯,平时做完作业也不会去检查。我跟他的沟通也越来越不畅。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提起和孩子的相处,有家长这样说。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朱红建议,家长们要学会从“理解”到“疏解”,重新认识教育。
一个人的成长其实是需要打破他自己现有的平衡,需要走出心理舒适圈,用新的眼光去认识世界。所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纠结、有迷茫。家长要认识到这一点,从容看待教育子女带来的焦虑。
在孩子的时间安排、学习兴趣培养等方面,家长应做好“工作”。如果孩子没玩够,家长可以和孩子说:“你就写10分钟,10分钟之后我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家长要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要及时肯定孩子。在学习动机方面,家长要让孩子了解检查作业的意义,引导其愿意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产生责任感。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要基于平等的站位。如果家长曾经有不当的教育方式,那么可以向孩子真诚道歉。这不仅无损家长的威严,还能赢得孩子的尊重。这正是良好沟通的开始。
孩子成长的一个方面就是从依赖转向独立。此时,家长要逐渐放下自己的控制欲,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协商解决问题。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