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将“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作为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其目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工作新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引导社会公众牢固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理念,切实增强全民共同关注土地资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
海洋容纳百川,大地负载万物。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载体。今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旨在引导社会公众牢固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理念,切实增强全民共同关注土地资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其重要内容是全面促进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节约。近年来,随着示范区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或短缺问题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制约济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节约集约用地,不仅是解决当前土地管理问题的主要方式,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推进第三次国土调查,切实开展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加紧推动土地收购储备,保资源、保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增强全民共同关注土地资源、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携手推进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
给宅基地发“身份证” 让农民吃“定心丸”
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一座座民房整齐排列,房前屋后郁郁葱葱……日前,在示范区王屋镇迎门村,济源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正与中标作业单位的技术人员走村入户,开展地毯式测绘调查工作,对村民的房屋及土地进行确权登记。
据了解,济源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项目共涉及11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将完成465个行政村,约143000宗地的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测量、权籍信息叠加整合、纸质材料数字化、原集体土地使用权补充调查、建立济源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相关联的数据库等工作。
“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就是对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是将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地上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实行统一权籍调查、统一确权登记、统一颁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这是为农村房屋发放‘身份证’。”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人张军告诉记者。
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惠民利民工程;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产权基础。确权登记发证将使农民享有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提供产权保障;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土地权属纠纷,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有助于提高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示范区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登记中心以示范区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权籍信息调查;对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成果以外新增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及地上房屋,开展房地一体权籍调查;全面查清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的权籍情况。该局利用信息化技术,叠加整合获得的房屋权籍信息、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地籍信息,形成房地一体的不动产权籍信息,并按照《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首次登记规定,办理不动产登记。
与此同时,该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便民利民改革,以实现“最多跑一次”和“一件事一次办”为目标,权力做“减法”、服务做“加法”,构建“网上办、自助办、就近办、马上办”的便民服务体系,“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截至目前,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完成示范区农房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和数据叠加整合工作,形成规范的权籍信息数据库,工作完成率超过95%,排名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下一步,不动产登记中心将进一步整理权籍调查成果,并导入不动产登记发证系统,为2020年年底农村房屋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进入日常管理,实现示范区不动产登记全覆盖做好铺垫,为推进济源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新时代又富又美济源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次国土调查:
丈量济源大地 摸清资源家底
从济水之源到王屋山麓,从平原市区到山区村镇,从寒冬腊月到炎炎夏日,示范区三调工作人员一步步丈量济源16个镇(街道),1898.72平方公里土地,以11万个图斑成果绘制出了一幅精致细腻的济源“山水林田湖草”工笔画。
国土是生产之要、生存之本、生态之源、自然之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是全面摸清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基础家底的一次重要行动。
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全面查清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并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济源第三次国土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辖区内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不动产权籍调查、基本农田调查,包括批而未用土地、耕地质量等别在内的专项调查。依据国土调查成果,利用二次调查数据库,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重新建设县、市、省、国家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统一数据标准,确保数据一致。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示范区三调办精心组织,分别在12个镇办组织召开三调工作业务培训会,培训镇、村人员2130余人次,外业核查图斑数量5万以上。”示范区三调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为保证项目进度,在济源解封之前就准备相关防护物资。济源解封后,三调人员第一时间取得河南省健康码、社区健康证明以及济源项目部所在地认可,然后立即赶往济源,在做好防疫、消毒等保护措施的前提下,积极部署各项工作。
参照国家下发影像和高清影像进行三调图斑矢量化和底图生成、外业调查国家下发和自主提取图斑,逐个检查与二调边界完全一致的图斑、迎接省厅核查组核查、逐村核对三调图斑、与省级核查组对接核查问题图斑、开展统一时点更新工作并再次进行乡镇村核对。经过众多的专项核查工作,示范区三调工作进展迅速,极大促进了示范区范围内土地综合利用,提高了综合数据准确率,为今后规划布局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截至目前,示范区三调办已完成济源国土三调的初始数据库建设和统一时点更新数据的核查,并通过多时期卫星影像和实地核查对比,基本查清城镇内部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空闲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和分布等状况;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土地征收等成果资料,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人、界线、面积等信息搜集,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数据库;基本农田补划和耕地质量等别、空间规划、批而未用土地等专项调查工作正在积极开展。未来,三调成果将陆续进入各级政府事务管理和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为决策提供依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土地收购储备:
收储项目培育地 插上经济腾飞翼
“经济要发展,土地必先行。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开发,开发好的项目是扩大经济总量、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项目的实施必然要占用土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多璋介绍。近年来,随着示范区经济快速发展,各方面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急剧增加。为了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在建设用地指标极为紧缺的情况下,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土地利用科学规划,持续推进土地收购储备、存量土地盘活等工作,为加快示范区重点土地开发项目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不断加大土地收储工作力度,保障全市用地需求。示范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围绕老市区破产企业、“退二进三”搬迁企业及原政府部门旧址等,抓好存量土地收储工作;积极沟通各片区管委会办公室、镇(街道),抓好新增工业用地收储;围绕济源重点项目抓好重点地块收储。近三年来,该中心共收购储备土地86宗8309.3382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7483.4961亩,存量建设用地825.8421亩,为济源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用地保障。
做好土地出让前期各项工作,确保及时供地。为保证项目用地及时供应,该中心提前介入用地项目,主动协调,靠前服务,充分了解企业用地需求;主动与项目所在镇(街道)、片区管委会办公室结合,筹措补偿资金,保证收储土地及时征收补偿到位,使出让土地尽快达到“净地”出让条件;积极与发改委和环保局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完成宗地出让相关部门意见的收集,近年来累计确保虎岭钢铁城、联创化工、金利、豫光、金马焦化、富士康等50余家省市重点项目用地的及时供应。
充分发挥土委会职能,不断提升土地价值。充分发挥土委会职能,合理确定宗地出让方案,听取成员单位意见,将每宗土地的出让置于阳光下操作;加大向外界的推介和宣传力度,及时了解企业用地需求,合理确定土地出让进度。加强土地市场形势监测分析和研判,准确把握土地市场走向,提高土地投放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不断提升土地价值。近三年来,共出让土地69宗,总成交价30.9720亿元,在保障城市发展用地需求的同时,通过提高土地市场化运作水平为政府创造越来越多的土地出让收益。
加强沟通协调,多渠道拓宽土地储备资金,积极和财政部门沟通,进一步规范土地收储资金运作程序,将所有征收土地均列入收储范围,由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统一支付土地补偿款。在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累计筹措土地收购储备资金92480.54万元,其中财政预算资金54511.54万元,债券资金37969万元。
“土地是生存之本,也是发展之需。今年,我们全年计划收储51宗10634.64亩,完成土地出让15亿元,3530亩,保障了项目用地,为示范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负责人李保国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