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河南济源:

拉长白银产业链 赢得发展主动权

6月上旬,豫光金铅传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国内首套采用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技术的底吹炉生产线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总投资20亿元的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项目。

该项目在智能、绿色、技术改造方面表现更优:首创再生和原生相结合的资源高效循环生产模式,可节能30%、减排50%,使劳动效率提高50%、生产成本降低30%,有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色金属冶炼是河南济源的传统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济源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年产白银约3600吨,此外还产出大量黄金、铜、锌、铅等。济源有色金属产业能否复产达产,对有色金属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济源有色金属未停产企业均因物流不畅被卡过脖子。以豫光金铅为例,受物流运输不畅、硫酸下游企业开工率低等因素影响,豫光成品硫酸胀库严重,严重制约正常生产;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9.4%,利税总额同比下降61.2%……

为此,济源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精准施策,着力帮助解决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中的各种堵点、难点问题:全力支持企业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复工复产,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支持扶持和协调服务力度,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务工人员返岗难、交通物流不畅通、防疫物资缺口大、产业链上下游不配套、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有序有力推动企业复产达产。同时,济源积极做好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辅导,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纳税人、缴费人应享尽享,为企业减负加油。

一项项援企纾困政策精准发力,让企业复工复产焕发生机活力。济源工科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到今年4月中旬济源复工复产企业员工已100%返岗,工业企业产能全部恢复。

龙头企业的稳步发展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济源有色金属产业龙头企业豫光金铅、万洋冶炼、金利金铅等在疫情期间均没有停产。各企业完善管理人员、车间班组、一线员工防控责任体系,完善消毒、通风、测温等日常防控体系,建立企业公共卫生管理严密链条,在疫情阻击斗争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治理能力。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还必须着眼长远,赢得发展主动权。济源有色金属企业积极利用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向下游延伸、向高端进军、向精深加工挺进,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白银深加工产业正是济源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基于济源产业优势及全域发展规划,中国白银城项目在多方论证下应运而生,通过实现首饰加工、文化品牌和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将中国白银城打造成为济源产城融合的新高地和全域旅游的新热点项目,可有效拉长白银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城融合,推动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

高标准谋划建设的中国白银城项目,总投资100亿元,通过拉长白银产业链条,发展珠宝首饰产业,帮助济源有色金属企业摆脱过去“卖材料、赚工费”的困境。济源出台了支持中国白银城建设的专项政策,入驻企业在原材料结算、房租减免、销售奖励等方面都可享受优惠。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济源依托万洋等白银龙头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瞄准白银产业链中高端,积极引进好项目、好企业,加快实施白银合金首饰、白银餐具、白银茶具、白银工艺品等转型升级项目,加快打造中国白银城。目前,饰品加工已为白银城集聚起配套产业资源,以此为切入点,“抗氧化银”“纳米银”等新材料的研发都是白银城的主攻方向。

白银特色小镇、白银生活馆的建设也在推进,未来济源还计划建设珠宝首饰交易中心、白银研究所及白银检测中心、白银博物馆等,全力构建集“特色文化主题+工业旅游+加工设计+产品交易展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张战伟表示,下一步,济源将继续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不断扩大影响力,提升中国白银城在业界的知名度,着力将中国白银城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原载于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2020-06-22 河南济源: 1 1 济源日报 c_52102.html 1 拉长白银产业链 赢得发展主动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