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副刊

岁月感怀

◆琚立平

时光如白驹过隙,进入2020年,我已跨进70岁门槛。峥嵘岁月,往事如烟,让我感慨万千。我真切感悟到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出生于1950年,可以说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母亲说,他们那代人多是“睁眼瞎”,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村里有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后把国家建设好。母亲的话深深地刻在我们兄弟姊妹的脑海里。大哥、二哥相继当兵入伍,大姐、四哥先后考入济源一中。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下,1958年我上学后,学习刻苦,还担任班干部,并很快加入了少年先锋队。1964年,我顺利考上济源三中,更加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老师们的培养下,1965年9月16日,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9年1月,大队党支部推荐我上坡头高中,我毫不犹豫地走进了校园。在学校里,我排除干扰,勤奋读书,不但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而且尽职做好学校的团总支工作。

高中毕业后,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梦成为泡影。为实现人生梦想,报效祖国,1972年,我毅然报名参军,走进军营这座大学校。新兵训练是在湖北省钟祥县的一个军马场。我望着东升的太阳,暗暗下定决心,不怕困难,一定干出个样子来。部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上政治教育课,上军事训练课,我懂得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武汉军区后勤部下属部队。部队让我当汽车驾驶员,我以雷锋为榜样,握好方向盘,为革命开好车。半年后,组织让我去武汉军区后勤部干部教导队培训,回来后到管理科做军务工作。一年后的1974年4月16日,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在党组织的关怀下,我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为以后走好人生路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1976年,我回到家乡工作。条件环境艰苦,遇到不少困难,我发扬在军营的那股劲,锲而不舍,努力工作。有一年,我遇到很大一个坎,在人生的转折关头,不退缩,不放弃。“这支部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他要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这段话,激励我咬紧牙关,排除困难,完成了本职任务。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我走上了企业的高层管理岗位。打铁还需自身硬,我牢记忠诚、干净、担当的责任和使命,更加注重读书学习,更加注重模范作用,更加注重务实作风,认真干好每件事,努力做到不谋私利,胸怀坦荡,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在邵原驻村期间,我认真调查研究,帮助群众种植烟叶发家致富,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村内修水库,受到群众的好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2010年,按照国家的规定,我退休了。我曾问自己:“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退休不退色,退而不休息,继续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是我的选择。大家推选我担任离退休党支部副书记,我认真做好所负责的工作,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踊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困难人员做些事,为灾区和新冠肺炎战“疫”捐款等。同时,我发挥特长,笔耕不辍,不断在报刊上发表一些短文,为社会正能量鼓与呼。我挤出时间,写出了20多万字的自传,目的是教育儿孙们,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传承好的家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硬核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奉献光和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然,我谈不上壮心,我只有感恩。我就是一个山里娃,就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我是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生在新社会,长在好时代,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没有奋斗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和很多人一样,生活在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环境里,在家有房住,出门有车开,退休有工资,生病有医保,可以说,此生足矣。我是一个老党员,青春永驻;只要生命不息,定当回馈社会。

2020-06-19 ◆琚立平 1 1 济源日报 c_52030.html 1 岁月感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