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一粒种子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上接第一版)

董明礼与王修军既是亲家,又是老哥俩儿。当初,老哥俩儿尝试着种植几亩制种蔬菜,没想到竟尝到了甜头。公司上门收购不说,还有技术员随时到田间地头,年底稳稳当当拿到了钱。趁着好形势,两个人商量着再多种几亩,收益一年比一年高,品种一年比一年多,每家年收入都有六七万元。他们所在的柏木凹村由最初的20来户扩展到全村200多户,并带动四面八方的村庄。风门腰、枣园、大路等村纷纷加入制种队伍。下冶、大峪、邵原、坡头等镇到处都能见到制种基地的影子。

大峪镇寺郎腰村曾因大葱而闻名,刚开始群众害怕搞不成制种。2016年,村里安排的150亩订单,最后只落实了133亩,收成也并不如意。寺朗腰村遭遇尴尬。第二年,村里把济源种子协会会长、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侯三元请来,实地考察,把脉问诊。这次村里要的300亩制种,给批了150亩。没想到,还是分不下去,只得把剩余的指标又退了回去。这让村党支部书记曹丰收很没面子,他带头坚持做下去。

后来,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李来喜扑下身去,全程跟踪指导,制种户的思想也跟了上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寺郎腰村的制种喜获丰收。一个居民组原来计划最多能收入60万元,居然到手了80多万元。这年底,许多村民找到曹丰收,强烈要求搞制种。全村种植面积一下增至600多亩。

在镇政府和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持下,寺郎腰村陆续建起上千立方米的蓄水池,滴灌管道已经铺设到田间。从种子供应、技术保障、订单输送到农业保险,每一步都实施了规范操作。

建档立卡贫困户李长青今年8亩多的种植面积,少说也有5万多块钱进账。制种产业,为李长青这样的贫困户铺就了稳稳的幸福路。

柏木凹村的翟国祥,从一般农户到田老板,身份转换了,收入也提升了。家里不仅住上两层楼房,还开上小轿车,在城里购置了楼房。他的目标就是承包17亩土地,每年制种收入在8万元以上。

20多年来,济源制种产业为什么从零起步,发展到数万亩?刘学书认为,这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连村到户的技术传授,制种经济变成了“美丽经济”。

数据显示,来自制种业的收入占到济源山区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2017年,基地农民可支配收入达11930元,高于山区平均水平42%。“制种+”还拉动了旅游经济,助力群众持续增收,而且延伸至云南、河南孟州等地。

在国内良种繁育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国外市场已经成为济源种业发展的潜力股。一边深深植根济源大地,一边牢牢牵手国际大市场,济源蝶变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良种繁育基地。

乡村振兴,需要制种产业“硬核”支撑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侯三元在谋划着一件大事情:如何将制种从带贫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

4月15日,在片片金黄的制种田里,曹丰收希望把更多的制种项目放到寺郎腰村,使其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好帮手”。

侯三元也看中了黄河岸边这方沃土:黏性土壤,矿物质含量高。他们有意把寺郎腰村打造成济源面积最大、服务最齐全、收入更高的蔬菜制种核心基地。发展制种与高山蔬菜,双轮齐驱。

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诸如制种产业的带动。作为济源本土企业,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把自身发展融入其中,提出了将寺郎腰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的菜花岭、生态宜居的风景线、乡风文明的示范区、治理有效的试验田、生活富裕的新家园”,准备在济源投资建成10万亩高山蔬菜,实行定向销售。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规划,曹丰收等村干部显得有些激动,催着侯三元“什么时候坐下来,好好谈谈”!

当务之急就是,让产业扎根的同时,如何把人也留下来。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们对产业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没有持续提升的收益,让人留在土地上也许只是空谈。

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更愿意从种业发展上破题。采访中,侯三元说:“我们着力把家庭农场作为发展方向,让小户变大户,大户变成农场主。每年让农场主收入少则10万元,多则20万元以上。”“这样,一家承包几十亩地,往小处说小康生活实现了,从大处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问题解决了,又可以把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他说。

机械化是通往制种产业规模化的最后一公里。

6月5日,在制种大户翟小国的制种田里,收割机正在进行测试作业。机收过后,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流出。侯三元在地头测算,并嘱咐工作人员认真记录好相关数据,做好人工收割与机收的比对。翟小国站在地头,高兴地看着来往穿梭的机械,开始盘算下一年的收成。

在与侯三元交谈中,翟小国发现一个意外的惊喜:“公司+合作社+农场”将成为下一步制种农户发展新模式。凭着多年的种植经验和规模,翟小国他们将会成为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员,将来会像城镇工人一样,干到60岁退休,同样在家领上退休工资。翟小国听了连声说“这样好得很”!

一会儿工夫,张凹村第一书记黄海峰、邵原镇第四管理区书记杨法林、邵原镇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军,相继赶了过来,都是要与侯三元谈下一步合作的事情。杨法林说,管理区计划发展5000亩制种,明年管理区9个村庄先发展1000亩。

制种产业的春天刚刚开始,济源有着长远的规划。去年,市政府出台的《济源市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提出,到2022年济源规划布局蔬菜制种5万亩,以济运高速为发展轴,规划“一心、两园、四板块”的现代化蔬菜种业布局。黄河北岸灌区、王屋山水库灌区、引沁济蟒灌区成为制种的水脉,济源整个区域将成为美丽风景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2020-06-17 1 1 济源日报 c_51871.html 1 一粒种子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