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住院除医保报销外,还有民政救助2619.99元,医疗补充险报销565.62元,医保再保障补助48.65元。8500多元的住院费,自己只掏了900多元。”日前,下冶镇陶山村贫困群众陶孝吉感激地说。
在陶孝吉看来,这完全得益于家庭签约医生的细心服务。“要不是家庭医生给我介绍政策,帮我准备和提交资料,民政救助、医疗补充险及医保再保障就不能及时补助到位。”陶孝吉说。
近年来,示范区卫健委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创新推出健康扶贫“3521”工作法,提升健康扶贫“疲劳期、最吃劲期”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质量,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据介绍,“3521”工作法通过看村卫生室、健康档案资料、爱心保健箱;问健康状况、慢病卡办理使用、家庭医生签约、参加医保及补贴情况、住院治疗及花费情况;讲健康扶贫政策、健康教育知识,分析返贫风险,让家庭签约医生逐条逐项了解贫困群众的情况,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整改,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闭环服务。
通过“3521工作法”的扎实推进,精准识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健康扶贫义诊巡诊机制进一步健全。组织10个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650余名成员,逐村、逐户、逐人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进行核实,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健康状况、患病人口、患病种类、治疗方案和费用情况,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患者及时纳入管理范围。全面建立“1+3+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每月至少为贫困群众免费上门开展一次“一对一”家庭签约和“零距离”随访服务。以人民医院、二院等医疗机构为依托,组建了200支“习习春风”健康扶贫义诊巡诊队,进村入户,对贫困群众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
以问题导向践行“3521工作法”。针对贫困村卫生室不达标问题,通过财政投入220余万元,改建提升15个贫困村卫生室,确保贫困村村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和1名合格乡村医生。针对贫困群众城乡居民医保参保问题,联合开展贫困群众基本医保应保尽保大排查,709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被纳入医疗保险保障范围,4742名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享受医保缴费90元政府资助。针对贫困群众慢病卡使用率问题,推出医疗延伸服务,对家庭距离医院偏远、购药不方便的贫困群众,由家庭签约医生代为购买、送药上门,确保慢病门诊报销政策全面落实。针对贫困群众医疗负担问题,全面推行贫困群众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结算、免交押金机制,不断完善健康扶贫六道保障线。
记者了解到,通过推广应用健康扶贫“3521工作法”,济源率先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25种大病分类救治、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每月一次随访等多项指标均达100%,没有出现因病返贫现象。贫困群众看病就医形成了“看病住院有一批扶贫病房,出院实行一站式结算,家里有一张健康扶贫服务卡、一份健康档案、一个健康扶贫爱心保健箱、一本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教育读本、一份家庭签约服务协议书,拥有一支义诊巡诊队、一支家庭服务团队、一揽子惠民政策”的“十个一”体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贫困群众把家庭医生当成自己家亲戚,健康扶贫满意度得到持续提升。
“实现贫困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提高家庭医生履约服务质量,是健康扶贫的基础性保障。”示范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安东利说,通过“3521”工作法,及时发现健康扶贫短板不足,做实做细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偏僻镇村延伸医疗健康服务、对边远群众落实上门服务、对贫困村优先实施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贫困人口“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