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抗击疫情

金莲泉

找泉爱泉护泉行动小组 图片由刘培琳拍摄

位 置

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上观村。

东玉阳山和西玉阳山并行向北,与东西盘亘的王屋山主脉相衔,成天然宏谷轩昂,史称“尚书谷”。谷底聚水成溪,名曰“玉溪河”,自源头从北向南蜿蜒约5公里入五指河。泉在源头向南约1.5公里处的左岸崖上。

现 状

涌泉之上,现有人工红砖矮房一间。泉坑内向外引出四条白色塑料水管:两条是附近村民用机电小泵抽水,向山上高处供水用的;两条是村民利用虹吸现象向山下引水用的。玉溪河溪流至此,河底石床整齐跌落2米有余,形成如瀑布般的天然美景。清澈透亮的泉水从金莲池中涌流而出,急流飞落浅潭,哗啦啦的水声与尚书谷的缥缈薄雾相柔。“青山无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云雾润蒸尚书谷,泉音锦瑟玉溪生”的曼妙诗句,如画嫣然、映入眼帘。

历史传说

据清《济源县志》记载,金莲泉,在灵都宫北。灵都宫,在石村里尚书谷口,唐天宝二年建。平阳洞,在西玉阳山,唐睿宗第九女昌隆公主修道于此,改封玉真公主,号万华真人,明皇题其额曰“平阳洞府小有仙台”,别署其门曰“灵都观”,详见天宝二载道士蔡玮所撰碑文,碑系上柱国萧诚书,已摘录其词,载《仙释志》。

元代高道宋德方为金莲泉作诗《金莲泉》:道侣殷勤凿石渠,金莲泉脉入灵都。暗穿竹径仍清冷,为我烹茶敌酪奴。明代李贵在《游王屋山记》中写道:二山俱名玉阳,中即灵都万寿宫,昔唐玉真公主修真之所也。批云道人诗云“东西并列玉阳山,中有灵都气象闲”是也。宫多唐宋碑刻,岁久剥落,莓侵苔绣,无复句读,可慨也。夫宫后里余,有金莲、木栾二泉,绕流宫畔,四时不竭,味皆甘美。清代诗人王与为金莲泉作诗《金莲泉》:金莲名号挂灵都,一脉空留碧涧隅。昔入仙厨烹御荈,今供民舍洗薤芜。

民间“济水文化”爱好者刘健,是李商隐的忠实粉丝。说起金莲泉,一段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青年文艺佳话,便出口成章、娓娓道来: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年轻时,他先后两次到玉阳山隐居学道,并与宫女宋华阳有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李商隐来玉阳山后,居住在 “山连玄圃近,水接绛河遥”的“琼瑶宫”里。“琼瑶宫”附近,玉溪河左岸崖上一泉突涌,状如观音莲坛,取名“金莲”。那里离灵都观很近,中间就隔一条玉溪河。李商隐在此认识了灵都观里那些伴随玉真公主入道的宫女们,并爱上了精于音律的宫女宋华阳。因他们之间的爱情为封建礼教所不容许,咫尺天涯,难以相会,双方只能暗中传书递笺,借助诗歌和音乐来倾诉爱慕之情。例如: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还有《锦瑟》……想来啊,商隐笔下、那些至今传唱,随时秒杀“就中更有痴儿女”的柔美诗句,实情实景都缘于此啊!

2020-04-23 1 1 济源日报 c_48534.html 1 金莲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