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副刊

20多年前的风雪归途

◆高闰青

2019年11月18日,于我而言是一个幸福而美好的日子。那天上午,一阵铃声突然响起,我接到了一位97级毕业生的电话,不经意的寒暄问候,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20多年前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让我重新想起了那场令人终生难忘的大雪。

1997年11月,沁阳师范学校迎来了一批来自大同的学生——当年是学校招收的离家最远的学生。因此,学校对他们特别重视,让我担任班主任。当时,他们只有十五六岁,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距家千里之遥的沁阳求学,实属不易。报到结束后,很多父母拉着我的手,两眼含泪地说:“高老师,孩子太小,从来没出过这么远的门,以后就交给您了。”看着父母们那一双双恳求的目光,听着他们那一句句恳切的话语,我非常自信地说:“放心吧,我一定带好他们!”面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我首先考虑的是他们的生活和安全问题,能够许诺家长的也就是看好他们。这是对家长最大的宽慰,也是最实惠的承诺。

放寒假的那天,下起了大雪。考虑到安全问题,学校派我和同事陪送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们回家。当时的交通还不是太发达,到大同的火车不但需要到离沁阳30公里外的月山火车站乘车,而且要到太原转乘,车次也很少,只在晚上才有一趟。那天晚饭后,学校租了辆大巴车,把我们送到月山火车站。一路上,鹅毛大雪下个不停,整个世界雪白一片,车也开得很慢。虽然车外天寒地冻,但是车内热气腾腾:也许是因为看到了那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也许是因为考试结束心情轻松,也许是因为马上就能回到家了,孩子们都很激动,一路上叽叽喳喳,欢声笑语。

可到了月山火车站的候车室,我们就一下子被惊呆了。巨大的客流量让月山这个小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人满为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尘土的味道。因为天气不好,不但多趟列车晚点,而且前面的几趟车都因为人满为患进站没有停,候车室里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急躁不安。看到这情景,我们一边给孩子们找地方歇脚,一边打听列车运行的消息,安慰他们耐心等待。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等待,夜里一点多钟,火车终于来了,但是车上的人太多,车门不开。这下可急坏了站台上等待上车的旅客,孩子们更是躁动不安,有的甚至哭喊起来。再加上有的旅客在不停地拍打车门,站台上顿时乱作一团。过了一会儿,车门终于打开了,我和同事一边叮嘱大家不要着急,一边帮着他们往车上挤。因为人太多,门口很难全部挤上去,我只好让那些个子小的女孩子相互帮忙从窗户爬进去。可以说,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放下老师的尊严,放下平日里端起的知识分子的骄傲,放下骨子里认为自己是读书人应有的那些文明和淑雅,放下了一个年轻女子应有的贤淑和端庄,像个农民工一样拎着孩子们的行李包往上递,推着他们往车里挤,托着他们往车窗里塞,吆喝着他们行动要快一点,提醒着他们要注意安全,叮嘱着他们要相互帮忙不能落下一个……那个场景真的太壮观了,至今我都难以忘怀。庆幸的是,在师生齐心协力的“奋勇拼搏”下,经过一番推、挤、塞的努力,孩子们都安全地上了车,我和同事最后也挤了上去。在人挤人、人贴人的车厢内,我们站了10多个小时,终于到达了中转站——太原。

太原的客流量要比月山大得多。我们找了一个角落,把孩子们先安顿下来,并查了查人数,叮嘱班长和团支书分组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必须保证一个都不能少。因为没有座位,我就让孩子们坐到行李包上等待。到了晚上,候车室内非常寒冷,孩子们被冻得瑟瑟发抖。最悲催的是孩子们没有出远门的经验,放假前想着要回家,激动得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只带了路上吃的零食。但是,列车的晚点和停发,使得他们所带的零食早已被消耗光了,囊中早已羞涩,到了“饥寒交迫”的地步。看到这些,我和同事就把身上的钱全部拿了出来,每人5元、10元地发给大家,并告诉孩子们先吃点东西,然后到电话亭给家人打个电话报平安,不要让接站的家人着急。第二天中午,终于等到了一趟北上的列车,我和同事带着孩子们再次成功上演了一幕奋力挤火车的场景……

到了大同,已是晚上10点左右。那些等了两天的接站家长,见到孩子们的激动与感动之情不言而喻。尤其是听了孩子们关于路上惊心动魄的经历,家长们紧紧地拉住我和同事的手,连声说着感谢的话。我欣慰地松了一口气,总算把孩子们安全地交给了他们的家长。

在家长领着孩子们回家后,或许是因为天气太冷,或许是因为旅途太累,或许是在太原候车室等车的那晚受了风寒,我感到身体有些不适。那天晚上,我头疼、咳嗽,折腾了一夜没睡。在第二天一早赶往火车站的路上,我实在难忍,吐得一塌糊涂。

到了火车站,我吃惊地看到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站在寒风中,前来为我们送行。那一刻,我忘记了所有的不适,内心充满了温暖与幸福、满足与欣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20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我都百感交集。所以,对于这一班的学生,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遥远,不常相见,所以多了一份思念;因为共同经历过风雪,所以多了一份惦记。当然,还有一份更为热烈的期许:希望同学们能够不忘当年千里求学的初心,不辜负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把炽热的情怀和高度的责任感继承、发扬。

2020-01-17 1 1 济源日报 c_43513.html 1 20多年前的风雪归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