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小寒生,潇潇满院风。1月6日,小寒节气来临。都说“冷在三九天,热在三伏天”,三九天就在小寒的节气里面。可以说,小寒节气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间段。面临这样特殊的节气,我们怎样吃才能更健康、更养生呢?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医院中医治未病科医生郑丽。
“中医认为,寒是阴邪,最寒冷的时候也就是阴邪最盛时。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看,日常生活中要多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来补益身体,预防和抵御寒冷对身体的侵袭。”同时,郑丽提到,饮食还应注意吃点“苦”的食物和“杂”的食物,做到养胃、养心。
强温补 多喝粥
“我们都知道世间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养生,也讲究天人相应。冬季天气寒冷,应以温补为主。”郑丽说。
“关于鱼肉,《本草纲目》记载:‘松江鲈鱼,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益肝肾,治水气,安胎补中,多食宜人。’而羊肉性热,有补肾助阳的作用,能缓解腰膝酸软的症状。”郑丽说,鱼肉可温养阳气、补益筋骨,其中鲈鱼的营养价值较大。小寒节气,是吃鲈鱼、羊肉最合适的时候。鲈鱼、羊肉还有鸡肉在寒冬最宜炖汤食用。若是阴气不足的话,冬天可以通过吃鹅肉、鸭肉等肉类滋补身体。
此外,郑丽还说,小寒节气到了,气温降低,在这寒冷的冬季,多喝点温热的粥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温热身体的大枣粥、温补阳气的羊肉粥、滋补肝肾的红薯粥、养心除烦的麦片粥、补血养肾的山药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郑丽说。
杂一点 吃点苦
“小寒到,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供养。为了给身体补充足够多的、全面的营养,建议大家要坚持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荤素兼顾的饮食原则。”郑丽说。
郑丽告诉记者,冬季应以温补为主,但饮食要注意量的把控,尤其是小朋友更需要食物多样化。“一部分人在冬季总喜欢吃高蛋白、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而很少吃蔬菜、粗粮和瓜果。长时间这样子的话,很容易造成贫血、便秘、缺乏维生素等问题。”郑丽提醒,均衡饮食才更养生、更健康。
“樱桃、石榴、荔枝、梨、百合、荸荠、核桃都是适宜冬季食用的食物,”郑丽说,“如果小朋友吃肉多了,积食了,不妨试着吃几颗山楂。山楂可以起到健脾的功效,是化肉积的不错选择。”
另外,中医讲究“五行对五味”,郑丽提醒大家,可以适当吃一些苦的食物。“苦味的食物能够助心阳,促使体内过亢的肾水减少,进而起到保养肾脏的功效。大家平日不妨买点苦瓜和鸡蛋一起炒,或用一点莲子心泡水当茶饮用,吃一些加了苦杏仁的糕点也可以。”郑丽说。
重规律 忌辛辣
“小寒节气,胃部很容易发病。若是这个时间段不规律进食的话,就会损伤胃部。所以说,按时吃饭,尤其是早饭非常重要。”郑丽说。
冬天天气寒冷,不少朋友喜欢吃辣的食物。这到底好不好呢?“凡事都有两面性。冬季吃点微辣的食物,微微出汗可以起到排毒的作用。但辛辣的食物容易刺激肠胃,引发上火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食欲不振、呕吐、抵抗力差等问题。”郑丽说。
郑丽在此提醒大家:“冬季空气干燥,要多喝水。同时,要忌辛辣,重温补。只有健康、合理饮食,才能保养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