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乐园

放手,给孩子选择的空间

前段时间带闺女去买鞋,在一众简洁、时尚、大气的鞋中,她偏偏喜欢一双粉色亮片鞋。

这双鞋严重刺激着我的审美神经。但是,在来商场前,我信誓旦旦地跟孩子说:“到了商场你自己选择就行。”于是,我不停挑这双鞋的毛病,姑娘一句“我就喜欢这双鞋子,是你让我自己选的”足以让我马上闭嘴。

经过几番拉锯战,我还是败下阵来。这件小事倒是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那就是,很多家长会放手让孩子做一些选择,但这些放手是真的吗?

假放手背后的真控制

生活中有很多经典的场景,比如父母带孩子到商店,然后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东西。这个时候,父母真的放手了吗?

其实并不是。这个时候,父母内心充满了对自己教育成果的自信,相信孩子一定能跟自己心意相通,选到“理想之物”。如果孩子选择的物品正好契合父母心中的期待,那么就皆大欢喜。但是,如果孩子选择的物品跟父母心中的预期完全不同,这个时候家长会坐视不管吗?绝大多数家长不会,他们会马上进行干预,试图说服孩子放弃所挑选的东西。

这种情况很常见,也充分说明了部分家长对孩子有强烈的控制欲。他们希望表现出自己是民主的,实际上仍想去干预孩子的事情,如果孩子选择的东西不符合自己预期,就要让孩子让步。

而这种控制欲往往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我是为你好”。

你的权威或让孩子形成依赖性格

一些家长觉得自己地位权威,做不到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控制。在整个社会的文化传统中,家长都是有一些权威的,尤其是父亲在很多心理学意象中是权威的象征。在弗洛伊德看来,个体超我的来源之一,就是父母要求的内化。按照分析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潜意识观点,父母的权威性也属于集体潜意识的一种,而这种集体潜意识不仅由全人类所共享,还会像基因一样在人类社会代代相传。也就是说,父母权威性是天然存在的,而权威本身就暗含了一定的控制。

虽然,现在的家长有意识地让自己的教育风格变得更加民主,但这种民主是相对的、有限的,父母权威却是绝对的、无限的,权威本身就暗含了控制。父母天然的绝对权威就必然会导致对孩子的控制。

家长觉得自己有必要干预孩子的一切,当然也包括审美。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为人父母不仅要生养孩子,更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年轻的父母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还关注对孩子艺术修养的培养。因此,他们容易时时刻刻左右孩子的想法。

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在很多时候想要替孩子做出最优选择。家长都很爱孩子,越爱就越会想要干预孩子,甚至形成过度保护。家长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替孩子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从而让孩子活得更轻松、避免承受犯错的痛苦,于是对孩子的事情过度干涉。这可能导致一个结果:孩子没有机会学习独立生活,形成一种过度依赖的性格。

家长可以这样做

我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今年喜欢的衣服明年就不再喜欢了。其实孩子也是一样的。我们小时候也喜欢公主裙,但只是小时候喜欢而已,长大了就不再喜欢了。

不同年龄的人的喜好各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喜好和生活习惯都会发生改变。就像我家姑娘喜欢的那双闪闪发亮的粉鞋一样,那是属于一个6岁小女孩的喜好,作为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把孩子的选择上升到审美的高度。

要做到真正放手,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1.对于孩子的一些选择不要过度紧张,保持平常心。

2.不重要的事情,真的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做,毕竟孩子自己喜欢比较重要。

3.家长可以列一个清单,注明在哪些事情上要干预,哪些事情不用干预,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完成这个清单。

4.家里的看护人都能执行清单内容。

屈建伟

2020-01-07 1 1 济源日报 c_42949.html 1 放手,给孩子选择的空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