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并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样,金戈铁马、征战沙场。他们默默无闻,和其他人一样,只是接过了钢枪,舍弃了灯红酒绿和花前月下,选择了用点点新绿和铮铮铁骨构筑自己生命里最宝贵的时光。
他们与寂寞做伴,用自己生命里最宝贵的时光,选择用忠诚诠释生命的真谛,用青春浇铸永固的国防。他们选择了边防……
青春犹可追,戍边最无悔。今天的采访对象叫李海波,正是这些边防军中普通的一员。
李海波今年30岁,18岁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到近4000公里外的祖国边防服役。
李海波的父亲李战国也曾经是一名军人。受到父亲的影响,李海波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18岁高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当兵。
李海波服役的地方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海拔4300米。他刚刚入伍时,不适应,那么高的海拔肯定有高原反应,宿舍每个战友的床头都挂着一个氧气袋。父亲李战国表示,海波第一次探亲回来时,他们差点没认出来,人又黑又瘦,脸上顶着两坨高原红,简直跟入伍前判若两人,边防的艰苦可见一斑。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把青春奉献给国家,那么对家庭就很难照顾周全了。每念及此,李海波就深深地感觉愧对父母妻儿。2015年,李海波25岁,条件允许,与爱人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在国家这个大家之下,组建了自己的小家。但是由于身份特殊,他给家人的陪伴太少。结婚后,第一次探亲回来,爱人怀孕;再一次探亲回来,孩子都已经1岁了。“这些年来,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爱人。她帮我解决了家庭的后顾之忧,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拉扯孩子长大特别不容易。转业回来后,我会把之前亏欠爱人的加倍补回来。”
李海波接受采访时,父亲李战国也在身旁。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但李战国仍然精神饱满,对生活充满热情。李战国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子是军人,女儿选择的对象也是军人,一个家庭三个男士全是军人,还都是比较艰苦的边防军。对此,李战国没有太华丽的言语,笑笑说:“就是感觉当兵好,当兵能锻炼人,还能为国家做贡献,当兵光荣。”
“我一直为我曾经当过兵而感到骄傲。孩子从小我就教育他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后当兵报效祖国。我当年当兵也是边防兵,在新疆,那时候条件比现在要艰苦得多,交通不方便,从济源到新疆的部队要5天5夜,转6次车。当时的边防驻地连电都没有,更没有暖气。但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锻炼人,所以儿子服兵役时,我毫不犹豫让他选择了条件比较艰苦的边防兵。”李战国侃侃而谈。
据悉,李战国转业后在食品公司工作,主要是卖猪肉。虽然是普通的工作,但李战国把在部队养成的那种严谨刻苦的作风带到工作中去,将割肉的工作做到极致。无论顾客要几斤几两肉,他都可以一刀下去,分毫不差。所有顾客都啧啧称奇,久而久之,他就有了“一刀切”的名号。2007年,他被评为济源市劳动模范。
正是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谆谆教导,才有了李海波正直坚毅、无私奉献的金子般的品质。李海波当兵12年,平均每年到边防巡逻10次左右。李海波表示,部队给国家和人民的承诺是“绝不把领土守小,绝不把领土守丢”。多年来,他和他的战友一直兢兢业业,守土有责,从未出现过差错。转业之际,为了表彰李海波12年来为国家做的贡献,部队为他记三等功。(记者 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