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中旬,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组织3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部分高成长型工业企业负责人,赴浙江大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济源企业转型发展专题研修培训。
这是一场“精神盛宴”。2019年12月13日,济源企业转型发展专题研修班开班。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员共有49名,除少量政府工作人员外,其余全部来自企业。得益于济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他们得以聚集、深造,进一步提升素质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助力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
这是一次“文化狂欢”。此次培训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涉及《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与浙商创业智慧》《观念、思路、决策——企业创新发展的理念》《精益生产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从中美贸易战看国际经济形势及企业应对思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课程。同时,此次培训还进行现场教学,针对性选择参观新华三集团、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欧诗漫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
这是一趟“收获之旅”。此次授课老师兼具高校教授和企业经营者双重身份,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教学内容贴近济源实际,引发企业家们极大的兴趣,课堂氛围热烈。虽然培训时间紧凑、内容繁多,但企业家们毫无懈怠之心。他们白天学习,晚上结合白天所学内容和企业实际,分组谈感想、谈体会、谈发展。整个培训成效明显。
热情高涨 展企业家风采
高度重视,多次调研。为做好此次培训工作,示范区管委会委员、副市长俞益民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并对学校选择、课程设计、参加人员提出具体要求。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借鉴去年清华大学培训经验,结合济源实际,多次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征求企业家培训意见。
济源方面就培训内容多次与浙大沟通,呈现新政策、新经验、新知识。培训结合济源实际,在智能制造、产城融合、企业发展等七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授课内容贴近实际,深受企业家欢迎。
岁末年初,正是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经营的重要时机,但企业家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豫光集团、济世药业、伊利乳业、龙兴钛业、中原锻压等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亲自参加;万洋集团、金利集团、济源煤业、联创化工、石油机械这五家民营企业更是直接派董事长儿子参加培训,学习型“企二代”初露锋芒。
企业家们注重发挥临时党支部和班委的作用,将培训班分成五组,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微信联络群,强化班级自治管理,确保学员人身安全。另外,班委能够抓好纪律和作风管理,支委带领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企业家们能够严明纪律保持良好形象。培训期间,不管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年轻的“企二代”,都能做到专注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氛围浓厚,展示了济源企业家的良好形象。同时,他们也得到了浙江大学教授们的高度认可。
效果良好 取丰硕成果
2019年12月13日开班第一课,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杜群阳给企业家们上了《从中美贸易战看国际经济形势及企业应对思考》课程。杜群阳教授结合当下国际热点,以中国和美国贸易战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当前的国际贸易宏观环境,鼓励济源企业家要在时代的浪潮中更加坚定创业的初心,并对企业家们提出应对贸易战的六个实际对策。
企业家们普遍觉得眼界开阔了许多。以前只是埋头苦干,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选择了解甚少,如今企业家们增长了见识,了解了最新前沿政策,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企业家们的眼界不再局限于济源和全省,更多的是以世界经济和国家民族视角来审视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坚定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方向决定出路。为学习江浙一带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打造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忧患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济源企业家队伍,此次培训还邀请教授更新企业家原有理念知识,加快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副院长楼迎军,以其幽默的讲课风格,强调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理念更新、技术创新、品牌维新,指出济源产城融合的关键在于人才,其次就是创新。这对于济源当前的发展尤为重要。企业家们无不感叹,只有以创新为引领,加快体制机制变革、科技创新驱动,才能更好实现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和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业态结构、生态圈、营销渠道不断迭代,产业组织形式和生产链条不断重塑。通过培训,企业家们理清工业发展思路,明确转型发展路径。
浙江大学(南浔)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袁康培详细讲解了区块链、物联网发展的历史和应用价值。浙江大学西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樊小刚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精益管理在企业生产中可以起到降本增效的实际作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肖俊详细讲解了计算机的最核心智能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互联网领域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历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历程。每一次重大转型和成功变革的背后,都有浙商抢抓机遇、负重前行的身影。在现场教学点,企业家学员每到一处,听到最多的就是大家对浙江营商环境的赞赏,对浙江办事效率的认可,对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赞叹。这对于济源加快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沿黄流域制造业高质量样本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企业家感受颇深,收获颇丰,纷纷表示要为济源传统产业转型插上翅膀,为新兴产业培育助力引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抓机遇,转型发展。
对照标杆 助企业腾飞
本次培训,企业家们普遍感到充电启智、开阔视野、提升思维、激发活力,同时也找到了企业对标对表的标杆,以助力济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浙江的改革发展告诉我们,不管是受先天资源禀赋的制约,还是受后天“成长烦恼”的困扰,企业家都要树立世界眼光、全球视野,聚焦实业,突出主业,诚信立业,永树忧患意识,这样才能确保基业长青。企业家们应多到先进发达省份和地区学习考察,持续开阔眼界、放大格局,主动对标对表国内外同行业的标杆企业,增强发展忧患意识,创新发展理念,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当现代化发展的先行者。
守正创新,企业再造。面对新形势,济源企业家要坚定发展信心、创业初心,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认真梳理消化培训成果,加快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中原崛起、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等契机,加快实施“企业再造”工程,实现超前布局、提前转型。
内建平台、外争资源。借鉴浙江对内搭建平台,对外争取一切资源为我所用的成功经验,济源企业要想成功转型发展,就必须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对外争取一切有用的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资源,实现转型发展。
尊工重企,凝聚共识。在浙江,浙商与政府同心同德,社会对浙商高度认可和尊敬。对照济源的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批坚守创业初心、矢志不渝、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的接续奋斗,才有了现在的成绩。企业家是济源的宝贵财富。未来,济源将把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继续作为“一号工程”,树立“济源企业好 济源才会好”的理念,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健康发展。(王志远 段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