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乐园

过于严厉的教育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前段时间某综艺节目开播,一名嘉宾对儿子的教育方式被热议。这名嘉宾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他认为孩子是男生,应该成为男子汉,所以对其比较严厉。然而,过于严厉的教育对孩子真的好吗?

过于严厉的管教 可能会使孩子自卑

科学研究表明,越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越是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孩子与父母亲密关系的建立,对于其寻找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非常关键。

父母过于严厉的管教,如动辄吼叫、打骂、指责、打击、嘲讽、挖苦孩子,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甚至迷茫、无所适从。如此,孩子只能慢慢学会乖巧听话、卑微地讨好,失去了自己的声音。这不利于孩子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父母越是严厉,孩子表现反而越差劲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曾做过一项“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发现父母对孩子过于严管,是很多孩子步入歧途的重要原因。现实中的很多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太过严厉的管教,反而会造成孩子错误不断、能力低下、爱撒谎、叛逆。

父母过于严厉,看不惯孩子,喜欢指责打击孩子,会改变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和自信心。孩子做一件事,一直考虑的是害怕犯错被骂,而不是如何全力把这件事做好。孩子越是担心害怕就越容易焦虑,越是心理不稳定、不自信,就越是做不好,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孩子不能尽情地舒展自我,反而畏畏缩缩,缺乏充分的勇气和底气去探索各种新鲜、有挑战的事物,最终表现为各种能力低下。

有些父母觉得对孩子严厉是一种爱孩子的方式。但是孩子很难感受到其中“爱”的成分。他们只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总是“不好的”“不对的”“不值得被爱的”。长期得不到该有的尊重,从来感觉不到肯定和温情,孩子会不愿表达,不愿倾诉。这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疏离,冲突不断,最终演变成孩子叛逆,和父母敌对,故意与父母期望的样子背道而驰。

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让孩子自尊、自爱、自信,内心充满能量。被好好爱过的孩子,会自发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爱和鼓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指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就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这种信心的丧失,源自其对生活的失望,以及没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一般不会行为不当。

许多父母觉得只有严加管教才能让孩子听话、乖巧、事事做得毫无差错,所以眼睛一直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开始指责孩子。这其实是观念上的错误。孩子的成长,需要宽松、温馨的家庭氛围。爱和鼓励,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用父母的权威镇压,通过吼叫、怒骂、威胁、命令、打击、嘲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或许短时间内会有一些效果,但带给孩子的隐形伤害和负面影响也很大。

孩子犯错误时,父母不应该通过凶狠的语言和情绪来管教孩子,而应该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去正面管教。父母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好说话,不语言暴力,平等理智地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引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此外,父母不要总是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也不要拿过高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要承认他们在身体、心智发展上的限制和经验上的不足,接受他们与成人之间的差异性,给他们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多给他们一些包容和欣赏,并适当鼓励他们。

钱志亮

科学的育儿方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养分。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便踏上了育儿之路。他们努力去养育、教育、塑造孩子,却常常被育儿过程中的“小插曲”搞得手忙脚乱。

如何更好地照顾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一个个问题困扰着广大家长,让他们在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时,承受着“甜蜜的负担”。

“育儿有道”栏目会倾听您的育儿故事,收集您的育儿困惑,并有相关专家为您答疑解惑。欢迎广大家长来稿。

来稿请注明“育儿有道”字样,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jyrbsa3@126.com

2019-12-31 1 1 济源日报 c_42536.html 1 过于严厉的教育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