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基层

艺术为贫困山村播种美育之心

新华社郑州12月30日电 岁末将至,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罗岭乡前河村,百名国内外艺术家和爱心人士用一场别样的公益艺术快闪,温暖了这个豫西贫困山村。

“乡村有着大自然最原始的美,中国当日艺术展连续5年在这里举办,艺术家们从自然汲取灵感,当日创作、当日展览、当日抢拍、当日捐赠,所得善款又可用于山区孩子们的美育工作。”令郭爱和开心的是,乡村遇上艺术可以碰撞出如此美妙的火花。

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继承和创新了洛阳三彩釉画烧制技艺。2015年4月,郭爱和与洛宁县合作打造世外“陶”源,前河村便有了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洛阳三彩陶艺村”。

三彩釉画拼成的《八方门神》流光溢彩、上千只陶碗紧密排列形成壁画《宙》……眼看曾经缺水少电、行路艰难的贫困山村华美转身,成为“乡村艺术公园”,郭爱和与艺术家朋友们一拍即合,办起了艺术展,还给乡村学校开起了美育教室。

来自洛宁县政府的数据显示,从2017年的65人到今年的117人,洛宁县高招考上艺术生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艺术为山区孩子们开阔了视野,点亮了人生的一盏灯。

“乡村的美丽滋养了艺术创作,我们也要用艺术反哺乡村。”郭爱和说,第一届艺术展的时候就23名艺术家。5年来,已有近200名国内外艺术家为贫困山区捐赠作品400余幅,募集爱心捐款90多万元,6所学校建起了美育教室,惠及1200名学生。

同处伏牛山腹地的洛阳市嵩县黄庄乡三合村,曾是个深度贫困村。2015年,在外开办画室的村民冯亚珂回村创业,用山村美景吸引了大量的写生团队。目前,三合村25家农家宾馆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年收入约400万元。嵩县供电公司驻三合村第一书记霍正伟说,三合村2017年前每月用电量最多不超过1.9万度,2018年用电高峰期时每月用电量超过4万度。

走进三合村,沿路墙壁上一幅幅古朴幽静的中国水墨画卷映入眼帘,多是来此写生的绘画学员所画。几名正在支画板的画家告诉记者,这村里屋后的山峦、门前的老树、沧桑的土房,包括墙根的老汉,每个场景都很适合写生。

47岁的村民闫翠香当起写生模特,坐半天就是50块钱。“以前总觉得自己土,现在给学生们当当模特,也知道怎么打扮好看,能发现自己的美了。”闫翠香说。

艺术与现实的巧妙结合,让乡村重焕“生机”。

2019-12-31 1 1 济源日报 c_42533.html 1 艺术为贫困山村播种美育之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