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之于时光,是标着特殊符号的年份,翻完这一年的日历,我们迎来2020年的曙光,便步入崭新的“20后”;
2019年之于中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年份,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亲历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昂首阔步踏上新征程;
2019年之于济源,是把握重大机遇的年份,产城融合开启新篇,愚公儿女继往开来,奋力筑牢济源高质量发展之基。
这一年,愚公故里的工业“名片”更加闪亮,中国白银城、先进钢铁材料产业园、纳米材料产业园……改写传统工业标签,拉出闪光的新产业;
这一年,愚公故里的城乡气质全面提升,城市提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引黄入济……刷新济源城乡“颜值”,诞生一个个网红打卡地;
这一年,愚公故里的民生幸福指数一度爆棚,脱贫攻坚、公交免费、农厕改造、森林步道……点点滴滴的幸福绽放,温暖着城乡民众的心田……
回眸2019,盘点济源亮点,触摸城市成长的脉搏,感受济源“拔节”的节奏,愚公儿女奋进的脚步更加坚定!
1.工业升级
“济源发展的重点在工业,工业发展的方向在转型。”作为以“五小工业”起家的传统重工业城市,济源从未停止工业转型升级的脚步。2019年,济源聚集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强化延链补链,深入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三大改造”,跑出工业发展“加速度”,启动济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济源一方面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拉长白银、钢材等传统产业链条,加快实施中国白银城、先进钢铁材料产业园;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做好纳米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加快食品饮料等产业园建设,持续推动济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惠的发展政策、一流的营商环境、贴心的全程代办项目手续服务……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加快了项目落地。截至目前,中国白银城实现“拎包入住”,已吸引全国各地13家企业落户;先进钢铁材料产业园已引进和实施14个钢产品及深加工项目;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内,年产20万吨特种功能纳米二氧化硅项目已开工建设。
深入实施“三大改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在企业智能化改造方面,济源承办全省“三大改造”现场观摩活动和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济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完成投资占计划总投资的63%,居全省第1位;清水源“水云踪”工业互联网平台被列入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名单,同时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在企业绿色化改造方面,深入实施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项目62个,总投资75亿元,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先后实施投资5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165个,完成技改投资76.4亿元,占省定计划的129.5%。
2.城市提质
“你看、你看,城市的脸悄悄地在改变!变得更靓了、更绿了、更整洁了!”这是生活在济源并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广大市民普遍的感受。
2019年,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济源向我国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含金量最高的城市荣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挺进,提出要拉高标杆、勇争一流,在更高层次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济源特点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按照“创建引领、河湖连通、提升路网、拓展济东”的城市建设思路,济源以大尺度绿化彰显城市秀气,以河湖连通彰显城市灵气,以优美环境营造城市宜居空间,初步构筑“五湖九河水连通、三廊七带绿满城、园林镇绕生态市、全域济源全域景”的生态空间格局。
完成世纪广场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古轵公园、蟒河公园、牡丹园、济源植物园“四园”共建工程。如今,城区东、南、西、北各新增一处大型公园绿地,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06%,呈现“城在林中、人在景中、路在绿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风貌。
强力实施“九水融城”战略,对穿城而过的湨河两岸实施50米绿化,在蟒河沿岸建成12处公园绿地;对济水、苇泉河等7条河流,坚持亲水性与生态性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水空间。目前,济源城市河道绿化总面积148.76公顷,普及率80.6%。
以“绣花”功夫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社会公共服务治差、道路交通秩序治堵、生态环境治污、市容环境卫生治脏“四治”行动,新建改造城市公厕70座,使“洁、绿、亮、美”成为济源城市品牌。
3.乡村振兴
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市、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市,济源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抓手,努力探索打造富有济源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发展方面,通过实施“四水同治”“水系连通”等工程,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力度。实施1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建设、生态循环休闲观光牧场、耕地轮作大豆试点等项目,启动“蔬菜制种+高山蔬菜”等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全年粮食总产预计在2.2亿公斤以上。
人居环境方面,打造承留镇花石村、思礼镇涧南庄等精品示范村,创建省、市两级人居环境示范村,启动17个村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开展了承留镇花石村、思礼镇水洪池村和三河村加三河寨村特色规划编制。
农村改革方面,按照“用好深化改革法宝破解城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瓶颈”思路,启动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先行试点,探索“三权分置”的多种实践形式和四级化解的土地纠纷调节机制;争取到省级扶持8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扶持资金400万元。
组织振兴方面,开展“争创最强支部、争做最优党员、争当最佳书记”、“星级党组织”创建和“逐村观摩、整镇推进”等活动,对软弱涣散村和后进村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全市各村(居委会)成立红白理事会549个,组织开展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三级联创”,构建市、镇、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打造人民调解品牌。
4.全域旅游
今年9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愚公故里荣耀上榜。济源通过景观全域优化、服务全域配套、管理全域覆盖、产业全域联动、成果全民共享,不断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济源全域旅游模式。
品质提升,擦亮全域旅游品牌。全域布局玉泉“农业+旅游”、邵原“扶贫+旅游”等8个旅游融合示范区,黄河人家、石板沟等8家通景公路沿线旅游驿站,火车站、汽车站等10家旅游咨询服务站;设置全域全景图53处、旅游标识标牌400余处;建设完善了旅游业运行监测平台;智慧游客服务App全面投用。
创新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得益于《济源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的激励和引领,王屋老街5月1日开业,单日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济渎花园(牡丹园)4月20日开园,单日接待游客突破5万人次;黄河三峡的365米全国首座跨黄河玻璃吊桥5月1日迎客,迅速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
创意传播,合力打造网红济源。“愚公故里传奇济源”平台总传播量达4.06亿次,今日头条官方话题“去看更大的济源”传播量达1025万,讨论5316次,抖音总视频数达2.2万个,总传播量达3.96亿次。济源荣获“老家河南突出贡献单位”。
2019年是济源文旅融合元年,文旅产业提速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预计济源全年接待游客1620万人次,同比增长20%;预计实现旅游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20%。
5.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已到决战决胜最后关头。2019年,济源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圆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任务。
在巩固中提升。济源严格执行现行标准,在持续巩固“两不愁”的基础上,精准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贫困户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贫困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并轨且保障标准居全省第一,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改造动态清零,实施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3个、贫困村水利项目14个。
在创新中提升。济源成立“携手奔小康”产业扶贫基金,“龙头企业联镇带村、产业就业联动发展”产业扶贫模式成效明显。“六位一体”健康扶贫案例被列入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帮助贫困村引进资金7200余万元、致富项目64个。济源扶贫经验做法被《中国扶贫》专期刊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愚公故里,济源提出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统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全面排查解决“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方面的问题,集中力量攻克重点难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融合,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
6.引黄入济
2019年7月2日,小浪底北岸灌区一期工程成功试充水。济源人民期盼多年的黄河水,终于流进了济源城。
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事关济源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大计,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该工程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配套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1.7万亩,灌区渠首设计引水流量30立方米每秒,从小浪底水库坝上取水,通过总干渠自西向东向小浪底北岸灌区和济源等城市供水,并向广利灌区补水。
小浪底北岸灌区一期工程主要包括总干渠和一干渠两部分。总干渠全长17.92千米,渠段内共设12条隧洞(总长15.14千米),余下为明暗渠、渡槽及建筑物。一干渠总长8180米,渠段内设1条隧洞3073.63米、1条暗渠204米、1条输水管道4903.63米,设各类阀井18座。工程建成后,可满足济源4.1万亩农业灌溉用水及工业用水、生态用水需求,有效缓解城市供水紧张局面。
小浪底北岸灌区一期工程成功试充水标志着该工程已具备通水条件。围绕该工程,济源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在工程沿线谋划建设一批引黄调蓄工程和水系连通工程,把黄河水引入城区,进一步解决济源水源不够、水量不足、水质不优、水工程不多等问题,有效提升河湖环境,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湖美、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确保工程整体效益有效发挥,更好造福全市人民。
7.农村改厕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体现大文明。
济源不仅是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市,也是全省农村户厕改造示范点。2019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厕所革命”整体安排部署,济源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目的,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扎实开展户厕改造,努力让农民用上干净卫生的厕所。
按照户厕改造与污水处理有效衔接的原则,济源要求城市近郊村污水处理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推广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在镇区中心村使用自主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终端,进行污水处理;在山区偏远村因地制宜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通过推进农村改厕项目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相结合,全面提升农村改厕水平。
截至目前,示范区共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4832户,占省定2万户任务的188%。其中新建三格化粪池式无害化卫生户厕10989户,双瓮漏斗式无害化卫生户厕697户,完整下水道水冲式户厕23539户,改造提升三联通沼气池和双瓮漏斗式户厕1837户。截至目前,示范区户厕改造累计完成投资约1.1亿元。
2020年,济源将聚焦工作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快推进户厕改造工作,按照“群众可接受、方式可持续”的要求,建立完善厕所设备管护机制,明确管护服务责任主体和管护标准,探索以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解决渣液抽取和处理问题,形成规范的运行维护机制。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8.公交免费
2月22日,济源举行创建“公交优先”示范市暨城区公交全免费启动仪式,正式宣布济源城区全部公交全年免费。济源成为河南省首个实施城区公交全年免费的城市。
公共交通是城市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群众生活,体现着市民的道德修养和城市的文明形象,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志。为让群众享受到更便捷的出行服务,济源持续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80辆,城区公交车总量增加至258辆,且实行城区公交全免费新政,同时将城市公交免费政策列入济源今年10件民生实事,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实施城区公交全免费,是济源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是提倡绿色出行、公交优先、配合大气污染防治的现实需要,也是服务全域旅游的一项惠民举措。
此项惠民政策实施以来,城区各条线路的公交车乘客大幅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城区公交车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相比以往增加了4万人次。一些热门线路,如215路、313路等,日均客流量时常达到2万人次。极具舒适性、安全性的公交车渐成济源百姓出行的首选。
公交免费,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对于外地来济人员,不管是经商人士还是务工一族,不管是旅游者还是探亲访友者,都能同济源人一道共享济源发展成果。
9.清洁能源
作为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济源全力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全面采用清洁能源取暖,5.7万户“双替代”目标任务已超额完成。
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到整村、整区域推进,“电代煤”“气代煤”工作更加有序有效。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原则,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各种力量,大力实施“双替代”工程。
为提升居民采用清洁取暖的积极性,济源按照清洁取暖实施方案的要求,足额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加大资金补贴力度,确保居民清洁取暖“用得上、用得起”。针对采用清洁能源取暖的用户,济源给予设备购置补贴和落实优惠电价、气价政策。8月份前,延续2017—2018年“双替代”设备补贴政策,即按照群众自愿购置采暖设备,给予设备价格的50%补贴(不超过600元)。8月份后,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要求,调整设备补贴政策,提高了设备补贴标准,即按照电代煤不低于2000元/户,气代煤不低于4500元/户的标准,政府统一采购取暖设备,并安装到户,同时由群众适当承担(其中电代煤用户需承担200元/户,气代煤用户需承担620元/户)。
“双替代”工作全面推进,不仅让济源的天更蓝,也让济源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10.森林步道
10月27日,在位于王屋山脚下的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南起点济源愚公林场天坛山林区,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济源段正式揭牌。该段步道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向社会开放的国家森林步道示范段。
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森林步道,是全国唯一一条直通首都北京的森林步道,也是12条国家森林步道中首先建成开通的森林步道。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南起济源愚公林场天坛山林区,途经沁阳市、博爱县、焦作市、修武县、辉县市,一路向北经山西、河北,最终蜿蜒至北京延庆区的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全线2330公里。步道串联了太行八陉等众多历史古道,全线森林占比70%。
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济源段全长130公里,于2018年7月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批复,成为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的最南端。济源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用于规划设计、路面整修、服务站点建设、指引标识制作安装等诸多方面,在较短时间内把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济源段)从“图上”落到“地上”。
据悉,该段步道沿线途经王屋山、五龙口、小沟背3个国家级4A景区,以及十里河、水洪池、九里沟、黑龙沟、卢仝茶园、蟒河口水库、盘谷寺、沁龙峡等景区。走上这段森林步道,徒步爱好者们不仅可以穿越保留自然荒野风貌的广袤林区、饱览雄奇秀美的森林景观,还可领略太行山区独特的人文内涵。 (记者 郑海波 王会 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