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要学愚公“担担子”

如月

要学愚公“担担子”,不做智叟“撂挑子”,是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当愚公不当智叟,“担担子”而不“撂挑子”,更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担担子”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从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等革命先烈,到雷锋、孔繁森、焦裕禄、廖俊波等时代楷模,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众志成城,用行动擦亮了勇挑重担的政治底色,用脊梁扛起了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跟“担担子”者相比,“撂挑子”者要么精神萎靡、患得患失,要么畏首畏尾、胆小怕事,反映到工作中,就是干事不用心、遇事“打太极”,遇到困难“绕着走”、关键时刻就“认怂”。他们不仅自己不愿或不敢“担担子”,还对“担担子”者说三道四、冷嘲热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国人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面对脱贫攻坚、转型发展、产城融合、改革创新等重任,党员干部既要有愿“担担子”、敢“担担子”的胸怀与胆略,又要不断锤炼能“担担子”、会“担担子”的能力和本领,争做目标明确、信念坚定、实干笃行、善作善成的当代愚公。

愿“担担子”是胸怀。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并表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无私无畏、甘于奉献、敢想敢干、勇于敢当,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方能体现党员干部的政治胸怀。否则,只想过舒适的生活,没有下“苦海”的思想准备,肯定不是合格的党员干部。

敢“担担子”是勇气。方向确定之后,人就是决定性因素。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思考不多、谋划不够,有的缺乏开拓创新意识,还有的担心干得多了问题多、责任大,因此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干、大胆试。有多大担当干多大事业,没有敢“担担子”的勇气不可能干出一番成就。在矛盾和困难面前,是绕着走还是迎着上,是重“唱功”还是重“做功”,是勇于“担担子”还是光想“撂挑子”,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形象,关系到事业成败。党员干部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言难、不畏难,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涉险滩、敢闯难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把既定的战略目标和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能“担担子”是本领。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实现乡村振兴、推动转型发展,都需要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担担子”干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势在必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迫切。没有真本领,如何“担担子”?本领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一方面,要下功夫学理论,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要多往群众堆里扎,以群众为师,以实践为师,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

初心无悔,使命在肩。当年愚公“担担子”担走门前大山,如今成千上万党员干部“担担子”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把身份亮出来,把责任担起来,撸起袖子干起来,聚众、积久,则梦想可成。

2019-12-23 如月 1 1 济源日报 c_42167.html 1 要学愚公“担担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