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丽峰
近日,“母亲病危,失联20年的北大博士后拒绝回家”一事刷屏。我们无意根据一鳞半爪的事实去断言他人的对与错,但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才是父母教育的成功,话题永远值得讨论。
近年来,社会上不时曝出新闻,家境普通的中小学生攀比高档服装、手机、电脑;一些天资聪慧的寒门学霸,长大后与父母划清界限势同水火;还有子女一言不合就当街打骂父母……仔细观察,不难看出,这些孩子普遍缺少感恩的心。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家庭教育中,对优秀的定义“偏航”,是家长邻居眼中的“优秀生”长大后变身“白眼狼”的第一诱因。
现代家庭中,子女一般是“位高权重”,在三四口之家里享受着王子公主的待遇。可是,水涨船高,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值也是压在“孙猴子”们头上的五指山。
现在很多家长从启蒙阶段对孩子的教导就开始跑偏。望子成龙的人们多以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各种学科竞赛榜上有名、才艺展演频频获奖为衡量标准。获奖证书成为孩子满足愿望的钥匙,百分卷子成为家长炫耀的资本,学习好的孩子被认定为必成大器,在光环下显得完美无缺。
其实,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更胜于优异的成绩。为人父母者,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引导他们看到亲人的付出,感受到现世安稳背后的艰辛。不能认为父母的养育、亲人的呵护、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忙是理所应当的。这样,孩子才会更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感恩为自己付出的人,同时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优秀,以承担更多的责任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提倡父母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不是希求孩子回报,而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他们正享受着别人的付出,他们的愿望因为别人的努力而实现,他们的生活因为别人的付出而幸福。
懂得感恩的孩子,会感念生活的磨砺,哪怕是为了更好地回馈家人,即使遭受挫折,感觉到某些不公正的待遇,碰到一些无法逾越的障碍,也有勇气向前,会积极上进。这样的孩子,内心充满正能量,能积极乐观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各种困难,自身幸福指数高,也能友善地与周围人相处,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
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付出全部却养出恩将仇报的孩子。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远离 “优秀的白眼狼”,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