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下冶镇杨木凹村,一提起赵利霞一家人,村民们就争着夸他们家庭和睦、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12月3日,记者走进赵利霞家里,探访他们背后的艰辛与收获。
1995年2月,赵利霞与周保国喜结连理。婚后夫妻恩爱,婆媳融洽,姑嫂和谐。一年后,他们心爱的女儿降生,为家里增添了无限欢乐。一家人视她为掌中之宝,其乐融融。
可是,幸福的日子并不长久。1998年冬季的一天,赵利霞的婆婆突然头晕、失去知觉,随后被家人送到医院。医生告知,她婆婆患的是脑溢血,必须马上手术。术后,老人保住了生命,却瘫痪在床,需要专人照顾。从此,面对早已出嫁的三个姐姐和并不富裕的家庭,赵利霞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公公和幼女的重任。她的三个姐姐一有空,就来帮助照顾老人、带侄女、做饭、洗衣等。一家人互相鼓励,互相帮扶,以各自的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着中华儿女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面对邻居的夸赞,她们总是笑笑说:“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2000年11月,赵利霞的儿子出生后,三个姐姐毅然担负起照顾“娘家人”的重担。周保国的二姐周小花告诉记者:“平时照顾老人都是以弟弟、弟媳为主,现在家里喜得侄子,她们理应前来帮忙。”
2006年,赵利霞的婆婆带着对儿孙的无限眷恋,安详辞世。一家人商量着为老人办理了后事。此后,他们更是互相鼓励、关照,过着平凡而有序的生活。然而,赵利霞的公公周观华因思妻心切,整天闷闷不乐,身体每况愈下。几年后夏季的一天,他突然左腿不灵便,口眼歪斜,被确诊为脑梗。老人住院期间,一家人轮流照顾,端屎倒尿、喂饭喂药、翻身拍背……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老人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回家后,儿女们精心照顾他,将病痛对他的折磨降到最低。对此,赵利霞说,丈夫是公婆唯一的儿子,两位老人先后患病,多亏三个姐姐及姐夫们帮忙,才支撑起这个大家庭。“老人一辈子不容易,患病后更痛苦,我们只有尽心照顾,才能安心啊!”周保国说,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老人多活几年,最辛苦的是妻子和姐姐们。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赵利霞一家却对两位老人悉心照料,不离不弃,还教育晚辈们要亲近爷爷、奶奶,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今,赵利霞及姐姐的孩子们都考上了大学,有的还参加工作、成家生子,平时经常来电询问老人的病情,或带着礼物来家里看望、帮忙,让他们倍感欣慰。谈及这些,周保国说,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受到熏陶和影响,懂得感恩和孝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