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乐园

别让你的爱“误入歧途”

不少家长自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拼命挣钱养家,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想尽办法让孩子上好学校,平时对孩子严加管教就行了。这种认识窄化了家长的职责范围。其实,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许多失当行为。

忽视自我成长

一提起家庭教育,许多家长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如何教孩子,如何让孩子学知识、长本领、培养健康人格、过上幸福生活。这种理解没错,但很浅显。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学习当父母和孩子学习当孩子是同时进行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多数家长是无师自通的。不少家长认为,自己主要的任务是拼命地挣钱养家,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想尽办法让孩子上好学校,平时对孩子严加管教就行了。这种认识窄化了家长的职责范围。

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需要必备的教育素养是,读懂孩子身心、掌握教养方式、学会陪伴、掌握沟通方法、科学地奖励与惩罚、注重与学校的沟通,等等。这些都需要家长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

不合理的期待

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教育者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受教育者朝着一定方向发展。教育者合理的期待会转化为适当的教育目标,指明孩子成长的方向,为孩子成长提供能量,而不合理的期待会阻碍孩子顺利成长。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过于片面。有调查发现,当今家长最关注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学习本身没有问题,但把孩子的学习和孩子其他方面发展对立起来势必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不仅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最终也会使孩子搞不好学习。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失衡的教育

教育内容很广泛,涉及德智体美劳等许多方面,需要均衡用力。但是在异化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今天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过多,体验性课程过少。

中国儿童中心对儿童校外生活的调查显示,小学五年级学生日常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写作业,每天写作业和看课外书的时间大约分别是1.7小时、1.4小时,周末分别为3小时、1.7小时;除了在学校学习,7成以上的孩子报了1个以上的课外班,周末平均上课外班时间为2.1小时。这样一来,孩子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娱乐、做家务、与父母沟通、发展特长的时间就少得可怜。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就业率是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的15倍,犯罪率是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的十分之一。

爱的缺失

现实中,许多父母不知道如何爱孩子。一方面,家长辛辛苦苦,省吃俭用,对孩子生活起居照顾有加,甚至放弃了事业;另一方面,孩子却丝毫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问题的关键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不会爱孩子。借用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解释:完整的爱的行为是双向的,既需要爱的一方有爱的动机和行为,还需要被爱的一方能够接收到。要想达到这一效果,需要爱的一方识别被爱的一方的内心需求,采取适切的关爱行为。

一般来说,在儿童成长早期,家长的爱主要表现为陪伴。当孩子自主意识逐步形成时,家长的爱更多体现为尊重。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家长的爱主要表现为放手。当然,有的父母爱的方式是过度的“严”或者过度的“松”。这些都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

忽视家风建设

让家庭变得更加温馨、和谐、有序、幸福,不仅是家庭需要,更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家风是长辈率先垂范并影响子女后代的稳定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今天不少家庭重视子女,但不知不觉中忽视了整个家庭,甚至把亲子关系和子女的利益凌驾于夫妻关系和整个家庭之上,这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7成以上的父母承认存在“关心孩子有余,孝敬老人不足”的问题。这不仅是老人的不幸,也是孩子的不幸。

开展家风建设,一方面要继承中华优秀家风传统,弘扬仁爱、忠孝、民本、慎独、中庸、和谐、诚信、友善等品质,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精神融入其中。有研究表明,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饮食状况也比较混乱,常常依赖便利店的食物;母亲做事有条理又有趣,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可见,开展家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洪明

2019-12-05 1 1 济源日报 c_41437.html 1 别让你的爱“误入歧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