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济源小流域生态治理 “治”出绿水青山

记者 张佩佩

12月2日,记者一行驱车行驶在大沟河、砚瓦河、五指河沿线,只见环绕在山腰的梯田错落有致,沟底的水坝、山间地头的水窖和水池次第分布至山顶。这正得益于济源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

在承留镇孤树村的山坡上,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植树,新栽植的侧柏随风摇曳。该村村委会主任刘长顺介绍,村里有8000亩林地,1500余亩荒坡,因天气干旱,加上管护不力,山上的树和灌木丛被砍的砍、死的死。每遇暴雨,山上的泥和石头就顺着雨水往下流,村民们都很担心。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后,全村种植1000余亩侧柏、20亩花椒、30亩软籽石榴,不仅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取得了可观的生态效益。

随后,记者一行来到砚瓦河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区,经过清理的沟道干净整洁,新砌的护岸格外结实;山坡上新平整的石坎梯田种上了花椒树;依山而建的农家小院环境怡人。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山头光秃秃的,河水时有时无。随着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植被逐步恢复,大片的人工林长起来了,消失多年的草木又长了起来,林区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进一步凸显,河里的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清了。

“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商机,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仓房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根红说,村里正在规划建设窑洞宾馆,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小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后,村里发展115亩经济林、1100亩水保林,新建570米步道,绿化3000平方米空闲地,新建一处公厕,为发展乡村游提供了基础保障。

“小流域生态治理既要改善生态环境,又要解决群众增收问题。”示范区水利局水土保持科科长郝刚介绍,前些年,济源小流域内坡耕地植被较少,平均坡度较大,每遇暴雨表土大量流失,导致坡耕地产量呈下降趋势。同时流域内产生的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地表、河道、沟道内,造成流域水质下降。此外,村庄垃圾随意倾倒在河道内,影响区域内以及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今年实施的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将明显改变这些状况。这些项目实施后,可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3.5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45平方公里,发展经济林4138.8亩、水保林5868.45亩,修复治理生态13209.45亩,涉及承留、坡头、大峪三个镇18个行政村,年实现经济效益900余万元。

2019-12-05 记者 张佩佩 1 1 济源日报 c_41415.html 1 济源小流域生态治理 “治”出绿水青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