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综合要闻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济源“答卷”

记者 史方方

从济源出发,济源钢铁生产的优质钢,走进20余家知名品牌汽车的生产线,成为“济源制造”的一张名片。

从济源出发,金马能源成为河南省化工行业智能化改造的标杆企业,目前正在整合多方资源,打造河南省最大的工业物流云平台。

从济源出发,清水源研发的“水云踪”平台遍布国内数百家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叫响“产品+平台+服务”的服务型制造发展品牌……

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门类全。涵盖有色金属、钢铁、化工、食品饮料、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

发展快。1至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居全省第二位;1至9月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超全省平均水平24.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站在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形势下,济源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践行“工业强区”主战略,以智能化制造为引领,把三大改造作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造出了济源工业的筋骨和脊梁,跑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三大改造“领跑”高质量发展

虽是焦化企业,但在金马能源,闻不到刺鼻气味,整个厂区绿树成荫,生产调度中心实时运行企业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和环保指标监控系统。这是济源加快工业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和企业技术三大改造的一个生动体现。

智能化改造方面,济源先后指导国泰自动化、中原云工等成功创建为河南省“企业上云”服务提供商;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交流、对接活动,提高企业对云计算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积极打造优势工业互联网平台,清水源“水云踪”平台相关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中济智控建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前景良好,济源钢铁也将围绕中小企业设备管理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绿色化改造方面,济源积极参与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沁北电厂节水与废水综合治理等23个项目纳入全省工业绿色化改造重点项目库、清水源入选工信部2019年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企业名单;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联创化工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万洋肥业三个产品创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加强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治理,建设了12个清洁生产改造项目。

企业技术改造方面,济源持续开展“三对标四提高”活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建立了工业企业三大改造项目库;1至10月份,先后实施投资50万元技术改造项目165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76.4亿元,占省定计划的129.5%。

延链补链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

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是济源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聚焦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产业攻坚,实现提质增效。有色金属方面,济源大力推进中国白银城建设,加快实施白银合金首饰、白银餐具、白银工艺品等转型升级项目;钢铁方面,加快推进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建设,推动钢产品向高端用钢领域升级、向装备制造产业延伸;化工方面,积极推进金马能源年产160万吨焦化项目和高端炭材料及高功率电极项目;食品饮料方面,中沃实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先后引进11条饮料全自动化生产线,建设了智能防错MES系统,实现产品合格率99%以上,年产量跃升至80万吨。

针对产业发展实际,济源组织专人专班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新兴产业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厚植优势。新材料方面,济源积极做好纳米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筹建济源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建设千亿级纳米新材料生产基地;电子信息方面,重点推进艾探电子、优克电子等高成长型企业发展,加快军用产品研发应用;节能环保方面,重点加快清水源水处理方案解决供应商建设,批量生产“水云踪”平台终端设备,加速打造服务型制造业;生物医药方面,加快推进济世药业年处理1万吨中药材建设项目。

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日,我们又有一家企业入选河南省制造业“双创”平台。创新,是工业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济源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济源有色金属行业有多牛?据了解,拥有富氧底吹熔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全湿法金银生产、废旧蓄电池回收等核心技术和独立知识产权专利20余项。

济源钢铁经过100万吨扩改、200万吨扩改、300万吨扩改和400万吨转型升级改造,成为国内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优特钢棒线材生产基地。

品牌质量培育方面,清水源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豫光锌业实施十要素过程分析系统化控制方法、丰之源生物科技实施8S现场管理,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19年河南省质量标杆。万洋绿色能源实施360闭环质量管理实践的经验被认定为2019年全国质量标杆。

同时,济源紧密跟踪国际最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动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与国际国内产业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积极融入济洛一体化发展,立足济源、洛阳两市在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工等领域已有的产业协同和合作空间,围绕相关下游产业,抓好延链补链。

承担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济源一路奋勇前行。一个个有力的举措,一项项加快推进的项目,书写着新时代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济源“答卷”。济源工业发展将更有底气,会走得更快、更远、更好。

2019-12-02 记者 史方方 1 1 济源日报 c_41234.html 1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济源“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