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纪实

钱令希:知行并重的科教人生

钱令希

他是我国著名工程力学家和教育家,使结构力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密切结合的先行者;他提出发展计算力学,倡导结构优化,运用工程力学在桥梁工程、水利工程、舰船工程、港湾工程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钱令希。

“慎起步”的求学之路

1916年7月16日,钱令希出生于江苏无锡鸿声里镇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钱伯圭早年受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富于革命精神,一生崇教尚义,对儿子的管教十分严格。

1921年8月,5岁的钱令希入读鸿声里小学,开始了正式的求学之路。1925年8月,在父亲的要求下,钱令希到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就读。该校创办于1913年,是新学制(史称“壬子学制”)下无锡新创办的6所高等小学之一,教学上特别注重国文、英文和算术。当时,钱令希的舅舅华澄波任该校校长。钱令希刚上小学时,名字用的是父亲取的“临熹”。由于这两个字的笔画多、结构复杂,年幼的钱令希用毛笔写起来非常吃力。于是,他舅舅想了一个办法,取“临熹”谐音,更名为“令希”。

1927年8月,钱令希考上了新组建的第四中山大学区苏州中学初中部。钱令希来自乡下,初到苏州,对城市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变得贪玩了,从而影响了学习。一年下来,他连26个英文字母都背不会,历史也考不及格。钱令希顿感问题严重,想换个不学英语的学校就读。

1928年8月上旬,上海的中法国立工业专门学校中学部开始招生。当时,钱令希的哥哥钱临照在上海大同大学读书,暑假回家时,将此消息告诉了他。尽管当时学校规定,附属的高中部只招收读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但钱令希还是决定试一试。于是他专心备考,认真读书,最后竟然考上了。钱令希晚年在回顾自己那段“问题严重”的初中一年级读书生活时,曾说:“学习如同在硬木头上钻螺丝钉,开头先要搞正方向,锤它几下,然后拧起来就顺利了。否则,钉子站不稳,拧起来必然歪歪扭扭,连劲儿也使不上。求学之道慎起步啊!”

1928年9月,钱令希在中法国立工业专门学校附属高中部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涯。经过1年的法文学习和3年的高中学习,他于1932年8月又直升中法国立工学院大学部。该校前两年不分系和专业,仅教授工业公共科目。1934年8月,钱令希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到土木工程系学习。两年后,他以全系总评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直接取得中比庚款资助赴比利时留学的资格。

1936年9月,钱令希在上海登上法国邮船公司的“杜美总统号”轮船前往法国马赛,10月抵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就读于比京大学(即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由于在中法国立工学院打下了坚实的法文和专业基础,再加上勤奋好学,钱令希在比京大学学习比较顺利。他毕业时的成绩为最优等,获得了最优等土木工程师学位。

毕业后,钱令希本打算在国外继续实习1年,但考虑到当时中国急需各方人才,便于1938年初秋取道越南海防,回到了云南昆明。

西南大后方崭露头角

1938年10月,钱令希通过向叙昆铁路工程局局长沈昌自荐的方式,入职该局工务课桥梁股。钱令希去求职那天,就在沈局长说暂时没有空缺岗位时,恰巧有人跑到局长办公室说需要人。钱令希立马说:“我去吧,先试用,行的话就把我留下来。”沈局长说:“那就叫他试用去吧。”因此,钱令希在叙昆就有了一个外号“钱试用”。叙昆铁路工程局使用的是一套英美的技术规范,这对留学比利时、修学法语的钱令希来说又是一大挑战。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加上努力自学英文,不断实践,钱令希很快胜任了自己的工作,次年春天便由“试用”转为正式职员,不久便定职为“帮工程司”。钱令希在叙昆铁路工程局工作两年多,业务进步很大,收获颇丰。这为他日后“几十年来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研究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思维准则”奠定了良好基础。

1941年2月,钱令希调任川滇铁路公司设计股,任副工程司。他在这里的工作主要是设计,要比在叙昆铁路工程局时闲散得多。渐渐地,他产生了去意。1942年6月,主持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的茅以升先生来昆明招人。钱令希觉得那里是纯粹的技术设计单位,很适合自己,便决定前往。只是当时妻子倪晖有孕在身,恰巧此时云南大学(以下简称云大)正在招聘结构学教师,钱令希便和茅先生谈好,暂时先在云大教1年书,次年暑假去贵阳工作。

1942年8月,年仅26岁的钱令希进入云大,跳过讲师、副教授,直接被聘为土木工程系教授。在云大这一年,钱令希可以随心所欲地钻研书本、研究学术,觉得非常自在。等到要去贵阳赴约时,他竟有些后悔了。不过,到了1943年7月,钱令希还是举家迁往贵阳,如约到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报到。

1943年10月下旬,中国工程师学会第12届年会在桂林举行。钱令希之前在叙昆铁路工程局的同事兼好友刘恢先去参会时路过贵阳,特地去看望了他。在与好友的交谈中,钱令希津津乐道地提及自己在云大的1年教书生涯,说有机会还想到大学工作。不久,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工学院代理院长王国松教授从桂林开完会,途经贵阳回遵义的时候,特地找到钱令希,邀请他去浙大教书。王国松是在桂林的会议期间从刘恢先那里知道钱令希的。恰巧那时,桥梁设计工程处要改组迁往重庆。于是,钱令希便慨然接受了王国松的邀请。不过,钱令希暂时留在桥梁工程处处理手头上的工作。他让妻子倪晖带着襁褓中的儿子乘车先从去了遵义。1943年11月底,钱令希来到了内迁遵义的浙大,被聘为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

当时的浙大,被著名生物化学家和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誉为“东方剑桥”。这里聚集了竺可桢、王琎、钱宝琮、苏步青、王淦昌、贝时璋、谈家桢、梅光迪等知名教授。浙大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教授大多是毕业于国内名校或者曾留学英美。在这样的环境下,钱令希暗下决心,要加倍努力,使自己在教学和研究方面不逊色于这些同事。

在遵义的3年里,钱令希除了教课、指导大四学生写毕业论文,还进行相关研究。他先后写出几篇崭露头角的论文,比如《梁与拱函数分布图与其感应图之连锁关系》《悬索桥理论及分析之改进》。

1945年7月,钱令希的《悬索桥理论及分析之改进》英文稿,通过当时内迁到重庆的国立北平图书馆转投给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3年后,该文的英文版“A Simplified Method of Analyzing Suspension Bridges”在《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第74卷第7期上刊发。《悬索桥理论及分析之改进》一文曾得到茅以升的高度赞誉。

中国计算结构力学的开拓

1946年秋,钱令希随“复员”的浙大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除了任浙大土木工程系教授,他还参与了浙赣铁路战后桥梁修复的设计与施工工作。1950年8月,钱令希出任浙大土木工程系主任。同年11月,他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余能理论》,首开我国研究变分原理之先河,引发了中国力学工作者对变分原理研究的兴趣。

1952年1月,钱令希应大连工学院院长屈伯川的邀请,入职大连工学院(简称大工,1988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

20世纪50年代,钱令希先后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京长江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的论证与设计实践,并带领大连工学院的研究团队进行相关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决定建造自己的核潜艇。以钱令希为首的研究团队又承担了为建造核潜艇研究壳体的强度、开孔和稳定问题的工作。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钱令希体会到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将会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同样,钱令希预感到,他所从事的结构力学的研究也必将面临这种变化。

1973年8月,钱令希发表《结构力学中最优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近代发展》,在我国吹响了发展计算力学和结构优化的号角,引起了力学界和工程界的关注。他倡导把有限元的研究提升到计算结构力学、把工程设计提升到优化设计的高度,为我国力学研究指出了方向。同年,钱令希组建小分队到上海“开门办学”。小分队利用有限的上机条件,编制出一个又一个复杂而实用的程序,协助上海工程界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

1974年,大连工学院全面承接大连鲇鱼湾油港的设计任务。钱令希团队负责其主体工程栈桥的设计任务。他带领着课题小组的几个青年教师,基于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思路,最终从2种跨度、3种连接工艺、4种桥型的比较中,选择了“百米跨度空腹桁架全焊接钢栈桥”的方案。后来,这项工程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5年夏,在钱令希的筹划下,钟万勰带领小分队成员开发了大型复杂结构的多层子结构三维分析集成系统JIGFEX。1977年,他们基本调通了这个通用性很强的大型组合结构分析程序,不久又研发出DDDU结构优化程序系统。

1978年3月,大连工学院成立了工程力学研究所。钱令希以此为基地,组织队伍,大力发展计算力学学科,并进行相关研究与实践。同年8月,钱令希在全国力学规划会议上又极力提议把“计算力学”列为力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他的提议最终被采纳,从而使计算力学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11月,钱令希主持召开了在杭州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计算力学学术交流会。

自20世纪80年代起,钱令希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1981年4月,国际计算力学协会(IACM)宣告成立。钱令希成为计算力学国际委员会成员。1997年6月,钱令希被评为“国际计算力学协会名誉会员”。

钱令希基于为工程建设服务发展力学研究的宗旨,把掌握有限元法为主的结构力学分析上升为计算力学的软件开发,同时实行结构优化的应用研究。在结构优化研究方面,钱令希将他在全国的“面”上号召与大连工学院“点”上的营建结合起来。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国结构优化研究的学术与产业的综合水平在1970至1990年年初就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

桃李芬芳的“功勋教师”

1942年8月,钱令希受聘为云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此后,除了1943年7月至11月在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任职,他都在大学任教。

钱令希一生都有讲课的激情,即便在晚年也丝毫未减。20世纪90年代末,已是耄耋之年的钱令希还给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大一新生上了第一节课。

钱令希慧眼识英,善于发掘人才。他一方面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中青年教师,一方面以学院的方式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从他那儿受益的人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

20世纪50年代末,钱令希任大工数理力学系主任,确定了专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为工程服务的大方向。钱令希在力学教学中,尤其是在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工程服务的宗旨。这种强调力学与工程相结合的理念,对学生影响深远。

《钱氏家训》中有云:“兴学育才则国盛。”钱令希一生践行《钱氏家训》,对这句话进行了完美诠释。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9-08-09 1 1 济源日报 c_34412.html 1 钱令希:知行并重的科教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