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翻开上半年的民生答卷——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对标民生热点难点痛点,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着力加强人事人才工作,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民生改善取得切实成效,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取得新进展。
诚然,这是一份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答卷。
就业工作稳中有进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稳就业”列入“六稳”之首,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最大的民生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2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6%。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形势稳定,“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
1月1日,我市“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实现市、镇、村全覆盖,系统应用率走在全省前列。同时,我市利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发布用工岗位信息36198个,举办“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活动48场次,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市、镇、村信息化、一体化。
打通农村创业的“堵点”,为创业者扶上马、送一程。我市进一步放宽申请和担保条件,把个人和小微企业创业贷款额度提高至15万元和300万元,依托经办银行和人社“惠民通”,优化创业担保贷款“一站式”服务;组织65个项目参加市级返乡下乡创业示范项目评选。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615亿元,扶持1023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就业3100人。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半年来,我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6月底,全市企业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5385万人、30.5843万人、68.6938万人、10.7874万人、11.4557万人、11.1357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社会保障卡累计持卡人数达69.8532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5.3607亿元,总支出17.0297亿元,累计总结余24.2009亿元。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提高。从今年1月1日起,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10元增加到115元,惠及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9.77万人;被征地居民养老补贴标准从每月490元上调至520元,全部补发到位。
医保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让参保群众少花钱、看好病。我市在提高高龄老人医保报销比例、居民医保门诊待遇标准、多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健全制度办法,实施医保付费总额预控,保障好群众基本就医需求。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