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2019年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交出“亮眼”成绩单: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达到或高于年初确定的目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这是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精心部署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上下同欲、众志成城的结果。
早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市委、市政府就确立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努力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经济运行“半年报”为我们实现这些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坚定了全市上下实现“全年红”的信心。能否延续上半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开门红”“半年红”的基础上实现“全年红”,需要全市上下发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牢牢咬定年初确定的发展目标不放松,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心无旁骛、狠抓落实,坚定不移地把高质量发展推向前进。
奋力实现“全年红”,基础虽好,挑战也不容忽视。首先是来自国内外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特别是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给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外贸出口特别是市场预期造成一定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其次是地区竞争带来的挑战。目前,18个省辖市都在你追我赶、加快发展。虽然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但我们面临标兵渐远、追兵却在步步紧逼的尴尬局面。稍有松懈,随时都有可能被超越。最后是济源内部面临的产业转型、环境约束等困境。当前,我市多数行业仍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底端,高耗能行业占比较高,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新动能成长亟待提升。困难和挑战面前,唯有付出加倍努力,方能巩固并延续上半年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奋力实现“全年红”,需要各级各部门认真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再下真功、再发实力。要聚焦“速度的位次”,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要求不降,认真分析对比济源的优势、长处以及存在问题,对照目标找差距、对照差距想办法,对症施策、精准发力,不断寻找支撑点、培育增长点。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有效投资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坚持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项目建设周例会、项目集中开工及观摩点评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进一步加强经济形势监测预警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走势,科学研判存在问题、潜在风险,及时采取前瞻性、针对性措施。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如今,2019年下半场已经开局。全市上下务必众志成城、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乘势而上,咬定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