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周天祥
“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最好的教育,从来都是一种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持久的影响。在济水一中,文明就是这样的教育力量。
济水一中因济水而得名,因济水而兴盛。学校于2014年组建联盟,2016年成立集团。历经38年积淀发展,这所享誉中原的名校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文明光华,打造了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为人师表 育人楷模”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变革榜样学校、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等数百个闪光的教育名片。每一张名片都如同一朵花儿,绽放在济水河畔,馨香飘进千家万户。
立德树人 彰显德育魅力
“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日前,济源市新时代好少年、济水一中八(13)班学生尹童言在接受河南电视台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长期以来,济水一中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创建工作前置条件,全面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帮助每个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生入校第一课是熟记《弟子规》、背诵《少年中国说》、牢记“四个一点”和校训“做最好的自己”。学生每天晨诵、午读、暮省,浸润在国学经典中,传承中华美德。学校每周举行主题班队会和升旗仪式,持续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大型集会、专题报告、团队活动日和“反思课”,不断强化拓展效果;围绕传统节日设计的系列课程,成为传统美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的德育形式不断创新,育人内涵不断丰富,率先开设了“校园诚信考场”,实施无人监考,让学生诚信考试。校园朗读者、百家讲坛、文明监督岗,以及礼仪队、国旗队、合唱团、志愿服务队……学校处处涌动着文明的力量。学生到小浪底、玉阳山、王屋山、留庄英雄民兵营和杜八联革命纪念馆,在实践中获得德育体验……学校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管理,创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天一考核、一日一反思、一周一等级、周初即归零”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这项研究成果获得河南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还因此获得“河南省班级管理创新奖”。《教育时报》在对济水一中“全员育人导师制”进行多次报道中,特别强调了一点,“这里没有成长的局外人,每个学生都有成长导师”。
此外,学校大力开发实施文明礼仪课程、健康安全课程、习惯养成课程、爱心公益课程,促进了思想道德建设的课程化、规范化。系列化的主题班会、道德讲堂、温情“1+1”志愿服务,以及“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经典照亮人生”、“爱心冰柜”等活动极大丰富了德育内涵。如今,班班都有“温情1+1”志愿队,人人参与爱心活动。据统计,3年来,参与“温情1+1”志愿服务的教师和学生超过10000人次,慰问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近千人次。2015级学生李张玉自发组织班级志愿队到钟楼街“爱心粥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干就是3年。深受感动的“爱心粥铺”老板和一些市民给学校送来锦旗,称“济水育才无限,少年大爱无疆”。李张玉也被评为“河南省美德少年”和首批“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扎根德育沃土,济中英才辈出。2018年,学生杜雅菲获得全国“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决赛一等奖和“最佳表达奖”。学生尹童言则连续夺得全省少年传承中华美德“小小百家讲坛”活动、“全省禁毒演讲”总决赛第一名和全国大奖。
示范引领 彰显领导魅力
“设立党员示范岗、科研示范岗、课程示范岗,党员干部挂牌上岗,在思想作风、服务态度、课程建设、工作成绩、遵纪守法等方面发挥模范引领作用……”这是近日《济源日报》对济水一中党建品牌的报道。
近年,学校在打造“三引领两融合”党建品牌的同时,依托“三会一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公开承诺、履职践诺活动,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优化班子作风建设。学校校长慎玉杰提出,学校领导干部要做好“八项修炼”。一是修炼个人形象,提升自身修养。二是修炼精神思想,锤炼政治觉悟,每天早到一刻钟,上早读,读教育名篇,背教育经典。三是修炼干事本领,做“三能”(“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弯下腰能干”)干部。四是修炼责任担当,工作想在前、干在头,率先于群众、垂范于师生。五是修炼改革创新本领,压实一岗双责,落实“问题工作法”。六是修炼业务水平,带头代课、讲课,包组教研备课,入班听评课,批阅“心灵之约”,落实导师职责。七是修炼工作作风,落实谈话机制,每周同教师交流谈心。八是修炼廉洁自律,视岗位为奉献服务平台,做到“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业务过硬”。领导干部通过“八项修炼”,有效实施“思想引领、业务引领、行动引领”,成为全校师生的表率。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大峪一中、大峪二中开展“送教、送课、送管理”活动,同山区青年特岗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先后10余次到思礼镇姬沟村和大峪镇曾庄村,以及一些贫困户家中开展精准帮扶和环境治理活动;组织志愿者先后10余次深入姬沟村开展扶贫政策宣传与帮扶活动,将道德讲堂和文化扶贫送进山村、社区。学校班子建设成效显著,涌现了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入选者、中原名师、河南省名校长、河南省劳模、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名师、济源市名校长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保持第一的高位运行,多次获评全市行风政风评议优秀单位。
为人师表 彰显教师魅力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慎玉杰一次次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勉励教师。他说:“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前提是办教师满意的学校。只有培养越来越多的好老师,教育才会离人民满意的要求越来越近……”
早在2012年,学校就确立了“德好、才高、敬业、大气、阳光”的教师发展目标,并用“四有”标准和教师李芳的先进事迹锤炼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学习作为教师必修课。学校每年寒暑假举办培训班,让教师学习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收看《感动中国》电视节目;举办师德宣誓活动,开展“师德八项承诺”,签订师德承诺书……获评中原名师的副校长孔冬青说,“通过网上评教、学生问卷、家长开放周听评课与意见征集,以及校长信箱等多种渠道进行师德评价监督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学校还严格师德考核,将师德师风作为评先晋级前置条件,实行一票否决”。此外,学校坚持开展文明教师、模范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导师评选活动,树立榜样。教师则主动践行诺言,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文明志愿周周行”活动,每月举办道德讲堂,积极参与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社会公益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健康幸福指数,形成了“奉献智慧、收获品德、成长自己、发展团队”的精神品质。
学校名师辈出,有省级名师3名,省级骨干教师5名,市级骨干、学科带头人34名,获得市级以上优质课一等奖教师160余名。慎玉杰获评全国优秀校长、河南省名校长、河南省特级教师;孔冬青获评中原名师、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并入选全国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中原名师孔冬青名师工作室,积极承担河南省名师、骨干教师培养任务。2015年,学校获评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名师培训基地。学校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开展“送课下乡”、扶贫攻坚活动,义务为山区和农村薄弱学校“送优质课、送讲座、送科研、送文化”,用大爱和智慧回报社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实干,特别能理解,特别能融合,特别有激情,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成为济水一中教师精神的生动写照。
以文化人 彰显文化魅力
“静能生慧、静能生智、静能生学习力……”这是慎玉杰常说的一句话。济水一中地处繁华闹市,门前车水马龙。师生能够静下心来工作和学习,得益于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坚持实施“文化兴校、质量强校”战略,注重文化的传承、积淀与创新发展,将以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特色为主体的学校核心文化与三环自主新课堂文化、管理文化、师生活动文化有机结合,并全方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形式多元、生机勃勃的课程文化,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丰富文化建设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近年,学校对建校30多年来的办学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整合、提升,形成了一整套办学思想体系,确立了创建“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素质教育示范校,营造师生幸福成长家园”的办学目标,确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民族国家未来着想”的办学理念和“靠机制创造公平,以文化促进自主”的管理理念,形成了“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和“敬业、和谐、负责”的学校精神,以及“奉献智慧、收获品德,成长自己、发展团队”的团队精神。学校精心制作了体现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学校精神的核心文化展板,建设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文化长廊和文化墙、文化广场。2018年,学校新建了党史文化长廊、党史馆、校史馆、校园读吧、雷锋广场,并将文化长廊、文化展板、文化墙、文化专栏与场馆文化、活动文化统一规划,与校园环境建设融为一体,达到“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的教育效果。系列化主题教研文化、课程建设文化、全员育人文化和班级“金字塔”学习共同体文化,厚植了师生成长的沃土。近年,课程建设“选课走班”的实施,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大课程体系的构建,凸显了“3+X”课程特色。社团课程文化百花齐放,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节日文化精彩纷呈。学生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摘金夺银。学校获得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优秀集体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佳实验学校、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文化融入精神血脉,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内在力量。
潜移默化 彰显环境魅力
“抓卫生就是抓环境、抓习惯养成、抓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济水一中师生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学校充分发掘环境孕育美的功能,大力开展清洁校园、绿色校园、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学校每年投入数万元用于环境清洁、绿化美化工作,教室和办公室四季有花草,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家长志愿者还主动将洒水车和吸尘机开进校园,净化空气、增加湿度,为学生跑操锻炼营造良好的环境。在绿化美化的同时,学校还融入不同的人文景观,将名人字画、格言警句、环保理念和学生作品巧妙点缀其中。学校在花园外围增设了《二十四孝》《弟子规》画廊,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慎玉杰将这两个花园命名为“孝园”和“规园”。学生驻足流连,时刻感受无声的教育。
近年,学校还大力推进生态智慧校园建设,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体育活动设施全面升级改造,做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和谐统一。2018年暑期,学校进行“两馆”“两室”“一长廊”建设,高标准新建了创客教育中心、党史馆、校史馆、图书室、阅览室、文化长廊、雷锋广场,升级改造了名师工作室,进一步优化了校园环境,提升了环境育人功能。由此,学校荣获河南省绿色校园等称号。优美的校园环境,成为潜移默化滋润学生成长的无声力量。
开拓创新 彰显活动魅力
“愚公移山,敢为人先。济水一中,一马当先……”“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当天,济水一中学生在愚公移山城标前宣誓,并大声诵读《愚公移山》名篇,传承愚公移山精神。
近年,学校抓住各种契机,搭建活动阵地,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全方位、立体化增强学生实践体验。2018年秋季开学,学校成功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大型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全国雷锋学校大联盟”的组织倡导者王芳教授参与活动策划指导,并主持启动仪式,天安门国旗卫士为学生讲开学第一课。学校注重阵地建设,定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举行愚公家乡好少年、十佳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树立身边榜样;坚持开展常态化、专业化、项目化的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和学雷锋活动,打造了暖春助学、暖冬行、周周行、温情“1+1”和春之语志愿队等活动品牌;举行“五四”红歌比赛和演讲比赛、“我为祖国点赞、我为祖国歌唱”快闪活动,传承“五四”精神;举办迎国庆“向国旗敬礼,做有道德的人”、“经典角色表演大赛”,开展走访慰问军烈属等活动,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围绕传统节日,举行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绣香囊、经典诵读等活动;举办中秋诗会、元旦文艺汇演;利用寒暑假,到城展馆、科技馆、养老院、世纪广场、污水处理厂等地开展公益活动。学校还借助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徒步到周庄村,搭起千人帐篷,夜宿美丽乡村;到小浪底进行三天两夜探究体验;到玉阳山示范林业基地、王屋山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劳动实践。学校成功举办了8届“绿色·和谐·励志”研学旅行活动,打造了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区试点学校和河南省研学旅行实验学校品牌。学校还积极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韩、中美国际研学交流,与韩国长谷中学结为友好学校,让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助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水一中师生“常怀感恩之心、常修济世之情怀、常练济沧海之本领”。学校立德树人从未改变,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向前,在文明创建春风中、在奋进出彩新时代、在教育广阔天地厚植学生成长的精神沃土,努力成就每个学生,帮助每个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文明之花在济水河畔绽放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