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我们的致富路——‘四好农村路’”系列报道之一

10年延伸1250公里的“开拓者”

本报记者 王志远

今年,我省全面启动“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其实,早在2009年,我市就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10年间,我市大力推进农村路建设,为我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百姓对农村路又有了新的期待。新征程的号角已吹响,“四好农村路”开始新一轮的建设。面对百姓期待,回眸建设成就,我们聚焦“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带动特色产业、推动休闲旅游、提高出行品质,特推出“我们的致富路——‘四好农村路’”系列报道。

6月的天,纤尘不染。驱车沿省道S312向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前行,望见有着“五指河党建示范带”标识的岔路口向里拐,一条平坦、宽敞的道路便在眼前。

“这是南坡根到卫河的路,全长1.59公里,宽14米。”七号信箱小镇外围道路指挥长王佩指着旁边正在进行排水边沟作业的水泥罐车说,“这条路的大修和拓宽提升作业已经完成,正在建设附属工程。”

成正富是承留镇卫河村村民,在路边开了一家电动车修理店。说起新修的路,成正富连连称赞:“你看,这路拓宽了不少,还专门设有红色沥青的步行通道,好啊!你看,我们村子现在白墙灰瓦的,多好!”

“我们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联系的是党心民心。”此刻的王佩正站立在刻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石碑前,向记者介绍,“七号信箱小镇外围道路全长6.1公里,涵盖南坡根到卫河、卫河到张河、沿河步道、南坪村道、卫河桥到学院门口等六大项目。”

“四好农村路”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今年4月,省交通运输厅下发《河南省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实施方案》。“其实,我市早在2007年就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硬化路‘村村通’,2009年实现了硬化路‘组组通’。”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处长胡太平说,“然而,我们对农村路始终高度重视。”

近年,我市坚持以“四好农村路”为抓手,着力关注优化农村路网、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养护机制,初步实现了与产业集聚区、全域旅游、美丽乡村等建设相结合,与扶贫攻坚、拉动经济增长相结合,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2008年底,我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825公里(其中,县道通车里程244公里,乡道通车里程307公里,村组道路通车里程1274公里);2018年底,我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075公里(其中,县乡道通车里程945公里,村道通车里程983公里,居民组通硬化路里程1147公里)。10年间,我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新增1250公里。

“今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约1.52亿元。”在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及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专项推进会上,我市自我加压、抢抓机遇,定下这样的目标,“一是以‘百县通村入组’工程为重点,完成通村入组道路80公里。二是以道路提升改造为重点,完成县乡道改造项目14公里;实施油返砂、道路提升改造等养护修复工程50公里。三是以生命安防工程为重点,推进危桥改造项目4个,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0公里。四是推进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外围道路建设和黄河大道至石曲线连接铁路立交桥工程。”

“10年间,‘四好农村路’像毛细血管一样,不断向玉川大地的远处、深处延伸。”胡太平说,“今年,我们将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设惠民农村路,打好脱贫攻坚战,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019-07-02 本报记者 王志远 “我们的致富路——‘四好农村路’”系列报道之一 1 1 济源日报 c_32480.html 1 10年延伸1250公里的“开拓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