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副刊

俗世里的感动

◆赵国亮

或因友情,或因亲情,我隔三岔五会在夜里到王屋镇上的小饭馆里小聚,而且经常碰到一对“傻呵呵”的恩爱夫妻在那里吃饭。 这不,那晚又碰上了。男的三十五岁左右。每每看到他,我总会想起了儿时想吃的芝麻糖。姑且就叫他“芝麻糖”吧。女的“傻傻”的,虽言语不清,但绝对是好人。从衣着和言行判断,我估计他们的生活水平很一般。 一盘素拼,两杯热茶,两碗热气腾腾的炒面,是他们常点的全部饭食。吃饭过程中,“芝麻糖”不停地往对方的碗里夹菜,而那女的总会抬起手,咿咿呀呀地推让,言外之意应该是“俺能行,你顾好你自己就中了”。这场面,让人感动,甚至忌妒……也许是喝热茶的缘故,不—会儿,“芝麻糖”光光的脑壳上就冒出了汗。女的见了,四下里看了看,找不到毛巾,就站起来撩起皱巴巴的衣襟给“芝麻糖”擦起汗来。“芝麻糖”既没有阻止,也没有推让,由她擦去。没有指责,没有埋怨,他们只有“傻傻”地笑,其乐融融。一切都在“傻傻”中傻傻着…… 听饭馆里的人议论后,我才知道这两口子原来是山区的散居户,因扶贫易地搬迁到王屋镇上居住。“……男的谋生能力不行,女的就不用说了……多亏党的政策好,他们的生活才过得好……两口子好着哩……” “啊……啊……”顺着声音,我看见女的指着吧台上的“哈啤”,“芝麻糖”会意,放下筷子,起身去拿来—瓶,俩人一分为二而饮,然后美美地打了个长长的嗝……看来,二人吃饱喝好了…… “芝麻糖”拉着女人,一摇三晃地走出小饭馆,走进华灯初上的夜色里。他们在灯火中扶持着、摇晃着,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充满爱意的王屋街道…… 傻—点,痴一点;真一点,善一点——活在简单里,活在恩爱中,真好!

2019-06-28 1 1 济源日报 c_32377.html 1 俗世里的感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