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娱乐

电影《音乐家》获好评: 爱国主义融入温暖人性

本报综合讯 日前在京召开的研讨会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首部合拍故事片《音乐家》获得好评。专家表示,影片将爱国主义融入人性更柔软的部分,为中国价值国际化表达进行了一次有益探索。

电影《音乐家》讲述音乐家冼星海于二战期间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残酷的环境下,得到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救助的故事,由西尔扎提·亚合甫执导,胡军、袁泉、阿鲁赞·加佐别可娃、艾尔提内·娜葛拜克等主演。

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欢迎。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表示,在阿拉木图,有一条以冼星海命名的街道,与之并行的为拜卡达莫夫街。这两条街道在阿拉木图已经大约有20年了,但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故事却鲜为人知。电影《音乐家》把这段历史展现给大众,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2017年6月8日,中哈两国在阿斯塔纳签署了合作拍摄电影协议,《音乐家》成为该协议的启动项目,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在人文领域的重点合作项目。该片是2019年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5月17日起在全国公映。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音乐家都有自己的祖国。”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引用冼星海的名言说,影片《音乐家》将爱国主义融入人性中更柔软的部分,把个体、家庭和国家这三者叠合到一起,从而规避了某些影视作品过强的排他性爱国主义,为国际传播提供了有益尝试。

2019-06-25 1 1 济源日报 c_32216.html 1 电影《音乐家》获好评: 爱国主义融入温暖人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