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超十三万亩

本报讯(记者 马欢)麦收过后,市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国群忙得不可开交。在位于梨林镇东的合作社内,前来运粮的车辆络绎不绝。

“今年小麦收成不错,收购商很看好咱济源的优质小麦。”王国群喜不自胜,“我自己承包土地2086亩,加上订单收购的土地,共有3.8万亩。所种小麦品种都是新麦26,属于优质小麦。收购商每天运走28车大约800吨小麦。”据统计,截至6月19日,收购商已运走约1.1万吨小麦,占全部产量的60%。

一边,麦浪滚滚粮归仓;一边,打包验收快运走。收获和收购几乎同步进行,济源的优质小麦迅速走向更大市场。听到种植户明年还想扩大规模种植优质小麦,听到收购商夸赞济源优质小麦品质佳,王国群心里乐开了花。

为啥优质小麦如此“抢手”?优质小麦品质好,面粉适合做面包、面条、月饼、千层饼、空心饼等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面粉的需求日益高端化和专用化,优质强筋小麦在市场上非常“受宠”。

在我市,除了新麦26,还有小偃系列、师栾02-1、郑麦7698、郑麦0943、存麦5号、郑麦366等优质小麦品种。针对优质小麦,我市专门出台方案,“专种、专收、专储、专用”,订单生产。

2018年,我市麦播面积30.34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3.1万亩,占比43.2%。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种植面积11.44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8.9万亩,占比77.8%,较上年增幅51.4%。

优质小麦之所以在我市开出质量花结出质量果,得益于2018年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覆盖4个镇144个行政村49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建立100亩优质专用小麦试验区、1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和成立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联合体。

“试验区重点开展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筛选和展示、播量试验、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试验。生产基地开展规模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实现订单全覆盖。联合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产销关系,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模式。”市农牧局农业科负责人杨璋栓介绍,经项目专家组初步测产验收,项目区预计单产510.2公斤,较去年增加5.2公斤,与全市今年平原区小麦平均单产473.79公斤相比,增加36.41公斤,增幅7.68%,增产效果明显。

订单生产是确保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户增收的关键。订单主要分为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繁育和优质专用小麦商品粮订单。据了解,项目区优质专用小麦订单覆盖率达100%,签约订单总量达5.7万吨。

“在‘七山二岭一分川’的济源,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人均不足一亩。因此,优质化是未来小麦发展的必然趋势。”杨璋栓说,要让优质小麦不仅“种得好”“卖得出”,更要卖出一个好价钱,通过产销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9-06-20 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1 济源日报 c_31972.html 1 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超十三万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