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乐园

孩子为何在外不敢说话

刘娟的儿子小军今年8岁。每次谈起儿子,刘娟都是幸福感满满。然而最近,她有点担心。原来,小军的老师找到刘娟,说孩子在班里太内向了,从不举手发言,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也不敢说话。这让刘娟有些疑惑,自己眼中活泼开朗的儿子怎么在外面变成了“内向”“不敢说话”?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解释说,家庭是孩子的个人安全区。在家里,孩子没有任何顾虑和畏惧,能够完全放开自己,自然要比在外面更开朗。但如果这种反差过大,家长们就要注意,可能是某些因素对孩子产生了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忽视孩子的对外交往能力。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宠着,导致离开家后不会和别人友好相处,久而久之就会被排挤孤立,变得不爱说话。有些家长总喜欢对孩子强调社会是危险的,让孩子不要随便和别人说话。这样一来,很多孩子也会对外界有较强的警惕性,将自己封闭起来。

学校过于强调纪律,让孩子产生畏惧。这一现象多发生在刚入学不久的孩子身上。孩子们步入校园后会真正了解什么是纪律:上学不能迟到、上课不能随便说话、有问题要举手、要听老师的话……这一系列改变可能会让孩子紧张。上学前的松散自由和学校里的纪律严明形成对比,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察觉处理,孩子就会逐渐变得不爱说话。

社会不安全因素过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如今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很多孩子原本很开朗,但如果受到“欺负”,或是在同学之间遇到一些“不公平待遇”,就会感到害怕,没有安全感,甚至不愿意和外界接触。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人格是时间上稳定、场景上一致的。比如内向的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会表现得比较内向。但如果孩子的人格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其内心会产生冲突,进而引发焦虑,成年后也会变得紧张敏感,甚至出现躁郁的情况,即平时闷着不说话,一旦爆发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肖震宇建议,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与学校加强沟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在平时生活中,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他们学会与同龄的孩子平等友好地相处。家庭氛围也很重要,家长不要总是惯着孩子,不能让他们认为别人都应该围着自己转。针对社会上的不安因素,学校和家长也应高度重视,当察觉出孩子有异样时,应及时弄清楚原因。

张筱悦

科学的育儿方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养分。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便踏上了育儿之路。他们努力去养育、教育、塑造孩子,却常常被育儿过程中的“小插曲”搞得手忙脚乱。

如何更好地照顾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一个个问题困扰着广大家长,让他们在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时,承受着“甜蜜的负担”。

“育儿有道”栏目会倾听您的育儿故事,收集您的育儿困惑,并有相关专家为您答疑解惑。欢迎广大家长来稿。

来稿请注明“育儿有道”字样,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jyrbsa3@126.com

2019-06-13 1 1 济源日报 c_31617.html 1 孩子为何在外不敢说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