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豫光、金利、万洋、恒通……这些曾经的“五小工业企业”纷纷在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上铆足劲儿,做足文章。
培养引路人。济源工信委组织企业家参加“中原领军型企业家”等培训,举办企业家沙龙活动,构建政府、企业、学者面对面沟通交流场所;探索“以企业家培养企业家”的新模式。
“建设绿色、智能企业,以前是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现在变成一种内在要求。”企业家们纷纷表示。
“传统产业是财富,不是包袱。”市委书记张战伟坚信。
在这种理念引导下,传统产业的“老树”不断发出新芽。
我们的城市变绿了、美了,重新披上了美丽的盛装;我们守住了青山绿水,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2018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68家,豫光、济钢、金利、万洋、富士康5家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7家企业入围河南省百强企业。豫光集团连续10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济钢、金利、万洋3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2018年,全省评选出9名“中原企业家领军人才”,我市占3名。
一串串沉甸甸的“高含金量”数字,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传奇三:“玩转新兴产业,打造工业发展‘新名片’”
从水处理剂研发到新型环保纳米材料研发、机器人研发……新兴产业犹如一场饕餮盛宴,无不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工业发展热度。
国内水处理剂行业龙头之一的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年前还是个街头小厂。是什么让清水源成为美国通用、英国碧化等跨国公司的供应商?
董事长王志清的答案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公司拥有21项专利技术,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专业水处理剂生产企业。
玩转新兴产业,打造工业发展“新名片”。
一帮“80后”,把目光瞄准新兴产业。
李科,河南优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生产的键合合金线,用于半导体芯片封装领域。
张中军,市庆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专注于新型环保纳米材料的研发,拥有3项发明专利。
原子健,济源艾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新上研究项目火焰探测器,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将会增加1000万元。
燕坤,济源市新天健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生产的中小型军工产品,颇受客户青睐。
新兴产业凸现“蝶变效应”:
金峰耐火研发的全自动多工位成型液压机,属于国内首创,劳动效益提高6倍,用电节约40%;
明轩实业填补了我市机器人生产及研发的空白;
神龙石油钻具生产的钻铤、整体加重钻杆等出口中东等地区;
科灵电器、中原特钢、河南大学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源中试基地……这些公司研发的产品炙手可热。
新兴产业如火如荼,充分展示了我市工业发展的新面貌、新特征、新趋势,也成为新型业态崛起的助推器。截至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1.1%。
良禽择木而栖。
济源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将新设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4个小时以内,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干部、数据“多跑路”。
济源率先在全省启动“企业服务110”,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破瓶颈、解难题。
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新树”深扎根。
转型升级中的济源工业,正在成为愚公故里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