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濮阳客商赵冠策在济源为公司办理全部手续,只用了两个多小时。
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富士康、重庆力帆、中国兵装等外来企业竞相入驻。
济源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外向型经济稳中有进。济源海关正在加快建设。
这无不得益于愚公后人们敢想敢干、干事创业的精神。
“当代愚公”侯三元瞄准蔬菜制种产业,一干就是45年,将小种子做成大产业,带领全市4000多户农民走上致富路,把济源种子推广到全球。济源成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
正是有侯三元这样的“当代愚公”前赴后继,济源率先发展的创业成就才令人刮目相看。
——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镇镇通高速公路、村村通自来水,摘取20项国字号城市桂冠。
——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荣获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优秀城市。
——率先在全省实施城区公交车全年免费。
——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市,形成了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城市新格局。
统计显示,今年1至3月份,济源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经济指标的比重均居全省第一。
山还是那样的险峻,但是不畏难险走出大山的愚公后人们,正描绘出让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时代画卷。
代代传承的使命担当
时代的接力棒传到今天,济源始终澎湃着青春活力。济源影响力与日俱增,一代又一代愚公后人依然奋斗在追梦路上。
苗生平记得跟着父亲去修路,搬碎石,那时候他才十几岁。如今46岁的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修筑拓宽水洪池发展之道。
“路宽了,坡缓了,弯少了,外面来的人更多了!”苗生平说,原来村里人走不出去,现在走出去的人却又不想回来。
为什么?
“因为群众穷怕了!难怕了!”苗生平感觉任重而道远。
“如何把水洪池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更多人走进这片‘世外桃源’,正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使命。”
开放的思路一旦打开,路子就会越走越宽广。
今年3月,市政府与民安集团签署水洪池旅游综合开发框架协议,水洪池这片美丽的“天池”风光即将精彩呈现。
王屋山下愚公村,今天依然流传着愚公的美丽传说。
愚公村老支书李清海回忆,20世纪60年代,每逢毛主席七大闭幕词《愚公移山》发表纪念日,人们便会在王屋山下集会3天。
如今愚公村依托王屋山景区,在旅游道路上快马加鞭。愚公后人打开山门,迎接八方来客。
“农家乐”成为该村旅游经济的最大增长点。五一期间,入住游客天天爆满,村民当下正为端午节假期做着准备。
愚公移山精神从远古走来,一代又一代后人不断为其注入新的内涵。
“进入新时代,济源更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市委书记张战伟说。
市长石迎军说,济源发展空间资源有限,必须优化存量,要在更加深入的交流合作中拓展发展空间,我们已为创业者搭建更好的事业平台。
济源正大步走出去,搭上时代快车,走到时代前列。
“6·11”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将至,愚公移山精神纪念馆讲解员刘玉娇,忙并快乐着,每天都要接待四五十个参观团。
刘玉娇把弘扬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作为毕业设计,历时1个多月,拍摄引沁济蟒渠。
“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深刻体会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刘玉娇表示,自己有责任宣传和传承好愚公移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