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济源不断提升城乡承载能力,城镇化率达62.36%。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卫生城市等桂冠纷至沓来。
宜居宜业让济源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
今年3月份举行的中国(济源)优特钢深加工产业发展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的15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2019·中国(济源)白银首饰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白银城投资洽谈会上,20家企业与我市签订项目合作协议,5家企业与我市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市商务局的统计显示,1至4月份,我市累计利用省外资金77.5亿元,占全年目标的34.6%。
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了更多市场细胞活力。济源工商部门的统计显示,1至4月份,济源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469家,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近6万家。
营商环境的优化、各类企业的集聚,也带来了就业人数的增加。济源人社部门的统计显示,去年济源新增就业1.5万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3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1%。
良好的发展环境,也让济源的人才“朋友圈”越来越大。近年,济源先后引进各类高层次和紧缺人才1500余名,百人拥有人才比达到11.7%。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说,我们要不断提标提速,继续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济源的名片,成为推动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