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欢)5月27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高标准推进“四水同治”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引调水工程。加快推进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建设,实现引黄入济,缓解全市用水紧张局面;实施济水西源、苇泉河补水工程,实现沁河与济水连通,改善济水、苇泉河的水生态状况,保证河道清水长流。
——水系连通工程。实施蟒河生态补水、万阳湖生态补水工程,进一步改善区域水系生态环境。
——实施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工程。继续实施盘溪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有效提高区域防洪能力,保障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施上堰河、解放河、桑榆河河道治理工程,着力打造城乡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的水环境。
——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人工湿地、五指河小流域治理、砚瓦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大沟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水利问题。
——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升农村饮水安全质量。2019年,我市计划实施邵原、王屋、下冶等8个镇63个非贫困村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4.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