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国内

(上接第一版)

4月7日,来自成都的卫小波感慨:“在济源生活感觉真好!城区公交免费乘坐,城市公园花海如锦,让人流连忘返。”

去年底,来自濮阳的客商赵冠策到济源市民之家为公司办理手续,全部流程走下来只用了两个多小时。“这速度实在是出人意料!”赵先生说。

围绕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济源把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从企业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城市综合提质、惠民政策普惠等多维度,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济源率先在全省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在全省启动“企业服务110”系统,利用“互联网+”24小时接受企业投诉,动态跟踪企业困难的解决;率先在全省启动“两不接触”服务,全程为企业代办项目各种手续。

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富士康、重庆力帆、南通巨力、中国兵装等大批外来投资企业在济源投资兴业。

为和更多客商共享济源中国白银城发展机遇,济源加强与全国各地商协会和珠宝协会的联络,先后赴东莞、青岛、义乌、广州等地区接洽,深度考察金银珠宝首饰市场;赴港澳开展邀商推介活动,拜会香港珠宝总商会、周大福珠宝集团、六福集团等企业和协会高层,邀请港澳客商共兴白银产业。

济源中国白银城建设,在业内引起高度关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东莞市五金饰品行业协会、青岛市饰品(工艺品)行业协会、义乌市饰品配件行业协会等组织的鼎力支持下,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

共建、共享、共兴、共赢,一座白银新城的恢宏蓝图正在愚公故里变成现实。

产城空间多维融合

作为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在产城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致力于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中小城市产城融合、建设现代化探索路子。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济源全面加快白银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二者高度契合、相映生辉的完整产业链。

如今,豫光金银在济源繁华地段、各类商场的招牌醒目,万洋金银产品专卖店也成为饰品爱好者频频光顾的场所。而登录京东、淘宝等网上购物商城,不管是输入豫光金银还是万洋金银,屏幕上都会显示一大批商品,豫光的金银收藏币、万洋的纯银水壶等令人目不暇接。

在位于卢仝故里的思礼镇,白银小镇建设把卢仝茶文化和白银特色文化相融合,打造集“茶文化主题旅游+白银工业旅游+体验旅游+产品展示交易”于一体的白银特色小镇。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中国白银城建设,我市将打造白银生产—研发设计—检测检验—贸易流通—文化旅游的完整产业链条,为在济投资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好更大的空间和平台。

优质的职业教育,是济源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王牌”。富士康和重庆力帆花落济源后,济源职教园区先后成立富士康机电学院、力帆汽车学院,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在2019中国白银城(香港)推介会上,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珠宝总商会就联合办校达成框架协议,并展开在济源职教园区开设珠宝设计鉴定等专业洽谈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济源白银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便利的物流运输,是白银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虽然地处中原内陆,但是济源境内有6个大中型铁路站点,年货运吞吐量居全省第二位。依托铁路口岸物流企业建设物流产业园,中兴物流“两仓”建设封关运营,济源海关新址在建,将推动海、铁、公多式联运的发展。在与中国白银城项目一期毗邻的电商产业园内,集聚了“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中原云工、华瀚云仓等一批专业电商物流平台。与京东开展战略性合作,提升品牌线上营销实力,将实现白银产品线上线下互动共赢。

沿着“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战略路径,秉承“拉高标杆、勇争一流”的发展导向,凸显循环经济、绿色高效的现代理念,擦亮秀灵济源、创新开放的城市品牌,闪亮的济源中国白银城,前景可待、未来可期!

2019-04-09 1 1 济源日报 c_21855.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