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仍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有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耐药率等特点,目前仍然是我国的主要公共健康威胁之一。我们应倡导和动员社会各界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结核病流行。
2019年3月24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病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一、依法进行管理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进行检查,对发现的确诊和疑似肺结核患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并将其转诊到患者居住地或者就诊医疗机构所在地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二、肺结核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方式
排菌(痰涂片阳性、痰培养阳性、分子生物学检查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是传染源。排菌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咯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将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散播于空气中,这些飞沫被周围人吸入将会造成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结核杆菌普遍易感,但被感染后不一定都发生结核病。被感染者一生发生结核病的概率为10%,发病与否与机体的免疫力密切相关,被感染者只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有可能发病。
四、高危人群
1.流动人口;2.与菌阳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青少年学生);3.老年人;4.糖尿病、艾滋病患者;5.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肿瘤、哮喘、红斑狼疮、肝移植等患者)6.医务工作者。
五、肺结核的传染期和最大危害期
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治疗的这段时间传染性最强,规范治疗2周以后,传染性会大大降低。规范治疗2个月后如果痰涂片检查阴性或痰培养阴性,即无传染性了。有了结核病可疑症状后,一定要即时到结核病定点医院进行诊治。
六、结核病能否治愈及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治疗。早期:早就诊、早诊断、早治疗。联用:一般用3至4种药物联合治疗。适量:药物剂量要适当。规律:遵医嘱要按时服药,避免漏服。全程:完成方案规定的疗程,初治肺结核6个月疗程、复治肺结核8至9个月疗程、结核性胸膜炎12个月疗程,耐多药结核24个月疗程。如果按照以上原则规范治疗,95%以上的初治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未完待续)